裸露垃圾“整形”、打井降水……

  防汛,他们做了这些准备

  小部分正在堆体的垃圾是怎么回事呢?廖杨介绍,除了防水,他们还会对个别垃圾堆体进行“整形”,调整填埋堆体的形态,减缓坡度,增加垃圾堆体自身的稳定性。“你看坡顶那个挖掘机,就正在对裸露的垃圾进行‘整形’”,另外旁边最大那块的垃圾面右下角有很多小黑点,就是工作人员正在铺设防渗膜。现在,‘双节棍’是大家的标配。”廖杨笑着拉起了衣袖,露出黑白的手臂。

  据悉,剩余小部分裸露堆体本周内会“整形”完毕,之后都会盖上黑色的防渗膜。听上去,一切就都完成了。然而并没有,做完防水,还要防风。“山上风大,所以每隔4到6米,都会放一袋三四十斤的沙袋。”廖杨表示,所有沙袋都用绳子绑好互相连接,形成了一张固定网。而在这防水又防风的保护背后,是工作人员挑着装有沙袋的扁担,在填埋场留下的遍山的脚印。

龙泉驿区长安垃圾填埋场现场龙泉驿区长安垃圾填埋场现场

  在做好上述防汛措施的同时,工作人员还会对填埋场的沉降以及横向滑坡位移,进行在线监测。一旦超过安全范围,值守的工作人员马上采取措施处置(包括之前说的打井降水、水平导渗等),消除安全隐患。“就是像那些200毫米到250毫米的管子一样的井。”廖杨指着坡底方向的一些黑管子说,去年到今年6月,他们新打了69口那样的井,用来抽取填埋场内部的渗滤液,“不仅要防止外面的雨水进入,还要把里面产生的污水抽出”,水少了,填埋场沉降滑坡的可行性自然也就小了。

  与此同时,入汛开始,填埋场就制定了防汛工作方案,加强了值班值守,开展了防汛应急演练,备足了应急物资。一旦下雨,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都有人在现场值守,除了我们20多名管理人员,还有约上百名一线操作人员和外包单位人员,也在随时待命,以备应对汛期中的突发状况。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林聪 摄影记者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