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上海至南通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6分钟。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7月1日,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上海至南通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6分钟。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根据《报告》中对这一模式的详述,上海大都市圈是以“两区两带”为发展格局:

  围绕中心城区15公里范围确定国际功能区,突出金融服务、文化创意、商务办公等职能集聚;

  距离中心城区30-60公里作为创新功能区,承接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金融后台服务 等职能;

  距离中心城区60-120公里区域划定为“临沪综合城市发展带”和“沿江-沿海贸易产业发展带”,作为未来综合性城市职能培育的区域和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

  这些综合性的城区,就是上海都市圈内的多中心,既与上海有着紧密的经济和空间联系,还将形成多个的辐射腹地,通过对其本身以及外围的产业服务节点的整合,整体成为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内不可或缺的“亚结构”空间。

上海洋山港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上海洋山港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再看成都,近年来,四川提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成都作为“主干”城市,更需进一步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的发展经验可为成都带来启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子来是上海“2035”总体规划核心专家,同时也担任成都市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成都国际铁路港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成都国际铁路港 青白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他看来,成都和上海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也都是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上海要把全球发展资源辐射到长三角区域腹地,成都也应如此,把发展资源辐射到区域腹地。

  唐子来进一步阐释,就上海而言,一方面面向全球网络的东侧扇面,包括利用浦东国际机场、自贸区的新片区等地,把更多国际资源“引进来”;另一方面是对接浙江、江苏和安徽等区域腹地的西侧扇面,包含虹桥国际机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示范区等地,把更多资源“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