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合江亭 锦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成都的母亲河锦江,从历史上的“护城河”,到上世纪府南河综合整治之后的“景观河”,如今,正迎来“第三次转型”。按照《锦江公园总体规划》,以锦江为脉贯穿城区48公里,将串起12大景区、23个公园、17个特色文商街区,打造“蜀都味、国际范”的都市滨水公园。

  “滨水地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城市这三个地区都具有不同的城市特质。”唐子来表示,过去几十年来,城市滨水地区改造和再生都经历了重要的转型时期,从原来工业时期的生产岸线到后工业时期的生活岸线。

  黄浦江岸风光 蔡放 摄

  如何让成都的滨水地区焕发新生?

  上海重塑滨水空间之路值得借鉴。上海的“一江一河”(黄浦江和苏州河)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是上海的母亲河。近年来,“一江一河”地区(即滨水地区)经历了城市再生的重要转型。

  唐子来谈到,从上海的经验看,滨水地区的转型再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还水于民”。滨水地区作为稀缺资源必须是全民共享,在2017年底,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全线贯通,未来,苏州河的中心城区区段也要实现全线贯通。

  第二阶段是塑造区段特质。全线贯通后,每个区段都是利用历史遗产和打造文化休闲场所,但无意中会造成同质化问题,因此,需关注每个区段自身特质。

  差异化布局,在黄浦滨江两岸体现明显。两岸建筑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植入各类公共活动设施,重塑活力滨水空间。如,上海老码头修缮改造原有仓库建筑空间,引入世界美食餐饮、酒吧、艺术工作室等业态,提升空间价值。

  成都锦江两岸

  《报告》中提出,对标伦敦泰晤士河等世界级滨水区与上海黄浦滨江两岸贯通工程,成都市滨水空间在系统网络化程度、公共开放性、多样活力性、人文内涵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兴隆湖 天府新区管委会供图

  《报告》中也给出建议:

  沿锦江、沱江等打造成都“城市阳台”,在门户节点等布局地标建筑;

  结合现状岸线特征,通过草坡式、阶梯式、眺台式等多种改造手段活化城市岸线;

  加快河流沿岸的历史建筑修缮与老旧社区改造,打造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消费新场景。

  着眼第三阶段,唐子来谈到,历史上,黄浦江就是上海链接全球网络的水上通道,苏州河是上海连接内陆地区的水上通道,这也是上海与成都未来的投向,通过滨江公共空间带动两侧腹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