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经济增速由负转正。

  尽管增幅不算大,但在当前形势下难能可贵。成都是如何实现由负转正的?向好的发展态势如何维持?

  看产业

  工业挑大梁 一二产业实现正增长

  分产业看,上半年,成都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4.50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65.10亿元,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19.03亿元,同比下降0.2%。在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中,工业挑起大梁,农业做贡献,服务业在追赶。

  看农业。上半年,成都粮食产量26.3万吨,同比增长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7.4万吨,增长2.4%。生猪产能持续恢复,计划新(改扩)建规模猪场179个,已完工55个,在建75个。生猪存栏数较一季度增长17.9%。

  看工业。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连续4个月保持回升态势,其中6月增长5.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11.8%、8.4%,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9%,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看服务业。虽然总体尚未实现正增长,但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批零住餐行业逐步复苏,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9亿件,同比增长5.9%。

  实现上半年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得来不易。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成都在全国率先分类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分阶段出台全市稳定经济运行“20条”、恢复经济秩序“33条”、扶持小微企业“18条”,持续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成为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