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还是古代尊老传统的实证

  这两幅画像石的内容,不光是“成都平原风光图”,还蕴含了诸多珍贵而有趣的历史信息。

  生活画像石上的老者和青年,逛博物馆的观众往往会匆匆略过,但它却是考古学者心中非常珍贵的考古材料,因为这幅图折射的正是汉代的“养老”制度。黄晓枫说,在画像石刚出土时,有学者认为老者和青年构成的图案是行乞图,但是经过仔细辨认,老者手中的鸠杖,改变了学者们的看法。因为鸠杖,就相当于当时老人的“养老证”。持有鸠杖的老人相当于有了国家的养老金,不可能沦落到行乞的地步。

  原来,“高年受王杖”的制度,早在西汉就已经开始。刘邦在当皇帝之后,开始制作鸠杖赐予老人,汉宣帝时形成制度,规定80岁以上老人由朝廷授以鸠杖,东汉则继承了这一做法。在《后汉书·仪礼志》中曾这样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意思是说,秋天的第二个月,朝廷要派人入户调查,对古稀老人授予玉杖,并给老人送饭。对耄耋之年的老人,朝廷还要赠送礼物,在九尺玉杖的顶端加一个鸠鸟的装饰。在以孝治天下的汉代,还有“老年人保护法”,规定不赡养老人者,要被处以弃市之刑,即在闹市执行死刑并暴尸街头。所以,这幅画像石上的青年和老者,描绘的正是“行糜粥饮食”的养老场景。老人虽然坐于树下,却是仪容整肃,绝无凄惨落迫之相。

  黄晓枫说,在这幅古代养老图之外,画像石上的马和猴同框,也有“马上封侯”的吉祥寓意。此外,两台织布机在成都老官山汉墓的织机模型出土以产,也是成都平原汉代纺织业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