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水港建设

  是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

  汤继强:前一个周期,沿海城市依托临港经济,让城市发展水平高于内陆地区。某种程度看,内陆城市大力发展铁路港、航空港等无水港,也是为应对区位短板的优先选择,是内陆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时的必经之路。

  而现在,海运价格一路攀升,这让无水港又有了一定比较优势。成都青白江铁路港本来就有基础,如今双机场格局形成之后,航空港也运输能力也再次提升。在空铁联运上下功夫,或许短期内就能找到一些新的突破点。在“双循环”的新阶段下,这些突破点甚至有望成为成渝地区的新增长极。

  曹允春:临空经济的发展,配套完善是关键。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纲要》显示,到2030年,临空经济区基本建成,形成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临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等产业集群,建成国际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如果这些配套建设顺利的话,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高端要素都将在这里集聚,从而形成一种枢纽型经济。

  这种经济形态,天然具有集散性、开放性、高效性,将带来新的枢纽效应。

  这种发展形态,与四川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思路高度契合,对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有重要意义。

  临空经济区将成为机场群和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平台,这是发展大趋势。尤其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不靠海、不沿边,航空是其补足交通短板进而发展临空经济的重要方式。中央领导此前在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时提出,北京新机场是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也应争取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发展的新“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