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11月29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作为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以后,国家层面批复的第三个和中西部第一个都市圈规划,成都都市圈的横空出世,无疑将深刻影响四川乃至川渝两地的区域发展格局。那么,成都都市圈的“起航”,对于城市圈内部、四川全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影响和意义到底什么?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负责人。

  点与面:

  四市角色定位更明确  互相协作将更“多向”

  根据《规划》,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都市圈,由与成都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 资阳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成都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青神县,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规划范围拓展至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域。那么,“入圈”对于前述各地有何影响?

  “首先,城市发展格局更优。”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四川先后通过成德眉资同城化等合作平台建立了密切的合作机制,“但并没有明确各自的定位。”这也是导致与成熟的都市圈相比,成都都市圈中心城市外溢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在《规划》中,则明确赋予了成德眉资四市的角色。具体来说,就是进一步强化成都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德阳、眉山和资阳比较优势,增强小城市、县城及重点城镇的支撑作用。最终,构建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在都市圈率先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

  “其次,改变了单方面、不那么成体系的合作,变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互相补位。”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盛毅看来,今后德阳、资阳和眉山三个城市发展轨迹将与成都联系更加紧密。这种紧密,最重要的就体现在协作的“多向”上。

  “此前推进的同城化,只是都市圈建设的一个重点领域。”盛毅解释,此前,成德眉资四市已在产业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便利化等领域有了一定进展。但从某种程度上,还是其余三市与成都的“一对一”双向互动,“德阳、资阳和眉山三者之间的协作并不突出。”这一局面,在成都都市圈建设起步后,将有望逐步得以破除。

  那么,协作有哪些内容和领域?

  《规划》给出了答案:优化都市圈发展布局、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共建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八大任务。

  “这意味着,今后四市将会互相补位、协同作战。”盛毅看来,在成都都市圈起步建设后,成德眉资的同城化发展将更加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