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长期以来,音乐文化产业都市知识产权侵权的重灾区,审理中具有证据取证困难、易被篡改的难点。不过,这种难以取证的现状可能会因为区块链技术出现而改变。

  日前,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2021年度成都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四川自贸区法院(天府新区法院)审理的一起知识产权案件入选。本案中,原告文化传播公司对歌曲《过客》版权以及被告计算机科技公司的侵权行为进行了区块链存证。最终,法院采信了区块链存证,裁定音乐网站的行为构成侵权。

  据悉,这是四川首例采信区块链技术取得的音乐作品权属证据的生效案例,相关法律人士认为,它进一步推进和引领了区块链存证证据在民事司法程序中的全面应用。

  基本案情

  区块链存证被采信 音乐网站被判侵权

  2020年11月12日,成都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就歌曲《过客》版权进行了区块链存证,载明该公司为歌曲《过客》的词曲著作权人。之后,该公司发现另一家计算机科技公司在其运营的音乐网站上在线播放歌曲《过客》,下载则需支付2元,而这首歌曲的署名为“曲:野梦”。

  2021年1月26日,上述文化传播公司对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的侵权行为进行了区块链存证。经过当事人对比,音乐网站上上线的歌曲《过客》与文化传播公司取得授权的歌曲一致。

  文化传播公司将计算机科技公诉诉至法院,庭审期间,音乐网站已经下架了案涉歌曲。

  四川自贸区法院(天府新区法院)审理认为,文化传播公司举证的《区块链存证证书》,是运用区块链技术取证、存证的电子证据,区块链存证具有可信、不可篡改的特征,在计算机科技公司未举出相反证据推翻其真实性的情况下,应予确定真实性并采信。

  最终,法院认定计算机科技公司构成侵权,依法判决其赔偿文化传播公司损失2万元及合理支出的存证费160元。

  一审宣判后,计算机科技公司不服,提出上诉,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官说法

  本案为四川首例采信区块链技术取得的音乐作品权属证据的生效案例

  承办法官解释,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征,与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取证存证方法相比,更为方便快捷、规范科学。区块链技术的运用,解决了电子证据取证存证成本高、司法审查认定难度大等难题。

  “本案是四川首例采信区块链技术取得的音乐作品权属证据的生效案例,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典型性。”承办法官说。法院通过对存证平台资格、技术手段安全性、电子数据来源完整性、与其他证据的关联性等方面的重点审查,明确了审查思路与证据认定规则,保护了被侵权者的合法权益。

  他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该技术的合理有效运用,将有力推动版权行业环境建设,促进音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将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水平,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典型意义

  推进和引领区块链存证证据在民事司法程序中的全面应用

  华东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凯认为,本案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在于进一步推进和引领区块链存证证据在民事司法程序中的全面应用。本案一审和二审法院均对区块链技术存证电子证据重点进行了规范性证据审查,进一步明确了区块链技术存证电子证据的证据审查认定规则,也通过司法诉讼程序进一步确立了区块链技术优势在知识产权保护链上的电子证据存证模式。

  他解释,相比较传统的民事司法程序难以解决电子证据取证困难、易被篡改等证据审查中的司法程序技术支撑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电子证据存证的技术优势及认定时效快等特点,“通过成都法院这一生效典型案例,可以看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微观变化。”

  伴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的陆续出台,区块链技术存证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证据审查规则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区块链技术的电子证据存证从此在民事司法及诉讼服务领域和公共法律服务非诉讼服务领域都开辟了较大的应用空间,拓展了电子证据存证的公共法律服务范围。

  他认为,区块链存证技术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的运用,将会很好地解决传统司法程序中电子证据取证存证成本高、电子证据存证难以固定、司法审查认定难度大等现实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