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将迎来挂牌成立5周年。

  成都市自贸办数据显示,自挂牌以来至今年3月底,成都自贸试验区累计新登记企业近19万户,累计新增注册资本超过18000亿元。

  与此同时,实施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截至目前,已探索形成了430余个改革实践案例,其中13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采纳面向全国复制推广,51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到全省。另外,结合成都实际,成都自贸试验区在全市范围内已完成复制推广212项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

  市场:

  累计新登记企业18.86万余户

  据了解,成都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100平方公里,涵盖天府新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两个片区。

  成都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不断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产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落户成都自贸试验区。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顺丰西部总部等一批临空产业项目和龙头企业,以及厦门建发、中国储运等供应链管理企业,香港玉湖、厦门象屿等国际贸易链主企业相继落户成都自贸试验区。

  据介绍,截至今年3月底,成都自贸试验区累计新登记企业18.86万余户,累计新增注册资本18231.14亿元,其中累计新登记外资企业1685户,累计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787.29亿元,在全市占比分别为24.4%、43.8%,以不足全市千分之七的面积贡献全市四分之一的外商投资企业、近二分之一的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市场主体活力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四川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成都区域的155项改革试验任务,已实施154项,实施率99%。结合成都实际,成都自贸试验区在全市范围内完成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212项。同时,成都自贸试验区探索形成了430余个改革实践案例,其中13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采纳面向全国复制推广,51项制度创新成果推广到全省。而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成都自贸试验区连续三年列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片区城市首位,发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外的试验田作用,引领带动成都对外开放由资源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创新:

  力争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案例

  5年来,成都自贸试验区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动扩权赋能,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提升法治化治理水平,加速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七个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勇于攻坚克难,取得诸多重大进展。

  具体来看,成都自贸试验区将3批146项省级和23项市级管理权限直接下放。先后推动温江区、龙泉驿区建设全省首批和第二批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在全国首次推行实名信息远程采集系统,打造中西部首个微信“税务企业号”。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自贸试验区在参与川渝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中,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推动首发中欧班列(成渝),2021年开行超4800列,约占全国开行总量的三分之一,与川内市州协同联动共建全川“亚蓉欧”产业基地,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省内货源占比超75%。此外,成都、重庆海关还共同推动了“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模式,在全国首次实现“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关区通办。

  成都自贸试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成都区域将全面对接CPTPP等国际经贸规则,聚焦数字贸易、生物医药、航空全产业链等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诉求,持续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力争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案例,继续在制度创新上保持前列。

  同时,还将抢抓RCEP落地生效机遇,发挥自贸政策优势,大力招引一批强链稳链补链目标企业,做强国际供应链能力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平台、通道各项优势,用足用好先行先试优势,在与市(州)共同提升区域对外贸易协同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在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中取得新突破。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