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记者5月6日从成都市政府官网获悉,日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为成都的产业结构优化确定了“路线图”。

  根据《措施》,成都将聚焦育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链主、设立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等多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等建立100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基金

  2021年底,成都启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明确了以20个重点产业链为主线,在链主企业引育、实施招商引智和项目攻坚、产业生态构建上持续发力。

  此次发布的《措施》明确,成都将育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链主。具体而言,成都将对国内外行业龙头、“专精特新”、核心配套企业,在蓉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亿元以上的新建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补贴总额市级分担35%-50%比例给予支持,用于推进项目落地。

  聚焦绿色低碳,《措施》还提出设立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基金、支持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比如,支持市属国有企业与央企等建立100亿元绿色低碳产业基金,鼓励“链主”企业和相关企业参与设立专项基金,投资并购产业链上下游战略性项目。选取一批高成长性优质企业,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给予资本金注入支持。此外,成都还将采取“揭榜挂帅”方式,实施重点“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对揭榜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碳中和服务业方面,成都鼓励产业园区及功能区开展第三方减污降碳环境综合治理,对符合要求的按照年度合同金额的5%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

  采取“赛马制”确定6个重点产业园区

  《措施》还提到了几个产业——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并提出要支持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打造绿色产业载体,支持资源循环利用。

  具体而言,成都将支持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争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给予20万元资助资金。每年遴选一批重点产业链领军人才,提供30万元资助资金。对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实施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

  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实施“成都服务”品牌培育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三年遴选30户领军型企业、60户创新型企业,首次入选的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奖励并授牌;遴选600家成长型企业,发布名单支持企业加快发展。

  此外,成都还支持企业在生产经营各环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可按企业投入的15%-20%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补贴。

  《措施》还提到,要实施绿色低碳园区示范工程,采取“赛马制”确定6个重点产业园区,市级财政连续3年累计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按规定给予新增政府债券重点支持。同时,成都还将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设计产品建设,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

  在再生资源“收储运用”机制创新方面,成都将探索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加大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力度

  在产业空间布局方面,《措施》也明确了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的支持措施——

  支持中心城区提升产业质效。成都将加大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力度,优先保障用地,并从市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补贴。“腾笼换鸟”发展楼宇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对企业自主改造项目收取的报建费,按50%返还项目所在地政府;支持服务业项目盘活存量用地,利用存量土地实施再开发并整体持有物业的省、市重点项目,按规定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支持城市新区提升产业集聚辐射能力。支持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用好用足国家、省支持政策,强化市级配套。支持城市新区联动其他区域构建“创新+孵化”“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产业互动发展模式,并在项目用地、财政资金、市级产业基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支持郊区新城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市级层面在郊区新城加强统筹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功能平台,积极争取纳入省重点项目、优先纳入市重点项目,匹配用地、资金等资源要素。支持郊区市县与全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联动,通过联办、共建、托管、直属等多种方式,补齐教育、医疗、文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