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描绘城市文明新貌

  伴随着成都大运会的筹办进程,一场由外向内的焕新也在发生。

  外立面变成了明快的橙红色,配以飞碟标志性外形,现代感十足,位于金牛区的城北体育馆,改建后让不少市民眼前一亮。成都大运会射击馆周边的马家沟片区中的“五福苑”小区变为城市风景线,获“成都市最佳老旧小区改造奖”。

  东西城市轴线、大运村至主场馆直联道路、东安大道、友谊路等保障大运会的13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项目为市民出行、区域连接带来便利。利用贴近市民生活且能便捷到达的7类“剩余空间”,成都每年新、改建不少于100个“社区运动角”。天府绿道上的体育设施“连线成片”,成为成都人身边的运动场所。

在锦江绿道旁的成都Woodpark轻极限运动公园内,孩子在泵道上骑自行车。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在锦江绿道旁的成都Woodpark轻极限运动公园内,孩子在泵道上骑自行车。新华网发(张可凡 摄)

  在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背景下,成都大运会也通过一系列志愿者活动把城市活力、文明形象展现给全世界。上百万的大运会志愿者走进街头、社区、学校、公园,开展文明出行宣传、进行绿色低碳知识讲解、美化社区环境。

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成都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供图

  赛时100%“绿电”供应;新建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将成为成都大运会交通服务保障的主力;大运村以“建改结合”方式全面融入成都大学;为了实现资源循环长期利用,运动员床具在赛事结束后,可重新组装为大学生组合床构造……在这场公园城市中的大运会,绿色低碳不仅涉及方方面面,还进一步成为成都市民的生活新风尚。

  2022年4月8日,“低碳大运”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登录后,每位用户都可以领到一棵“小树”,通过步行、骑行、乘地铁、坐公交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获得对应的碳积分,不仅能兑换实实在在的成都大运会纪念品,还能为大运会捐赠树苗;成都“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增设“低碳大运”专区,上新点亮“低碳大运”专属拼图互动环节,发放“低碳大运先锋”勋章和荣誉证书;“大运有我”市民低碳行动、“环保达人·生态大运”城市志愿服务等活动也营造了“我为大运做贡献”的浓厚社会氛围。

  支点:撬动城市能级提升

  对成都而言,办好大运会这场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既是考验,也是提升城市能级的重大机遇。发挥好大运会对城市品质、文化内涵、开放能级和产业能级提升等方面促进作用,借势借力推动成都现代化建设事业再上新台阶,是成都更深层次的追求。

  如何以赛事为媒,做好城市国际表达,提升城市国际交往便利度?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成为一条路径。成都大运会火炬“蓉火”、奖牌“蓉光”、吉祥物“蓉宝”以及颁奖礼仪等配套物资设计融汇古今,尽显天府元素、成都文化;将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置顶”的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按照“韵动丝路、绿绣锦城”设计理念建成的高新区体育中心,将国际范、中国风、巴蜀味相融合……成都大运会正着力让世界爱上中国、记住四川、品味成都。

  同时,成都大运会所推动的全民健身热潮,已激荡起赛事经济的新蓝海。

  凤凰山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从2020年6月投用至今,已经吸引了约8.2万人次前来健身。凤凰山体育公园所在的金牛区作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将继续引入国内外顶级赛事IP,打造集国际赛演、青少年文体培训、文化交流于一身的文体产业生态圈。

市民跑过成都大运会口号——成都成就梦想。新华网发(曹鹏 摄)市民跑过成都大运会口号——成都成就梦想。新华网发(曹鹏 摄)

  2022年11月5日,中国·成都中国绿道运动生活嘉年华在东安湖体育公园开幕。这场以专业竞技赛事为引领的嘉年华,打造了“体育+潮玩”集市,营造出N种户外体育消费新场景,除了运动这一核心内容,绿道、集市、美食、潮流、科技、旅游等,都是这场嘉年华活动的鲜明标签,呈现出“体育+百业”的图景。

  据统计,成都年均打造城市公园、户外营地、社区邻里、美丽乡村、商业中心等多元体育消费新场景50处以上。目前,成都已培育了劲浪体育,城市绿茵等知名体育企业,2021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925亿元,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从城市名片的不断擦亮到体育产业的换挡加速,成都大运会就像一个支点,撬动城市能级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