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上岸,渔具还在江里危害生灵

  2019年12月底,长江泸州段的江面上已经告别喧嚣,进入到漫长的禁渔期。江里已经看不到一艘渔船作业了。

  2020年1月2日,澎湃新闻记者跟随泸州市江阳区渔政执法船,进行了该区开年第一次夜间执法巡查。执法船晚上7点从城区码头出发,穿过泸州城区,沿江上下往返80余公里,返航时已接近次日凌晨。

  为了不被非法捕捞者发现,执法快艇晚上巡查都不开灯。快艇发出低沉的轰鸣,在湍急的江流里缓缓前行,浪一个接一个。数不清的石滩在夜幕笼罩的江面上,只是一道道黑影,初次参加这种巡逻的人难免紧张。

  驾驶员老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工,熟悉泸州长江航道水情,对每一处滩涂、暗礁都清清楚楚,所以,他可以不开灯,他凭着记忆和航标灯驾驶执法艇。

  王彪参与了当晚的执法巡查,他坐在快艇的副驾驶位,负责监视江面的情况,江阳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长胡忠、渔政执法人员罗小兵坐后排,从各个角度搜索江面上的一切异动。

  当晚巡逻结束,已经接近次日凌晨。在江面上没有发现非法捕捞的渔船。但清理了三副地龙网,从里面救出了一条野生鲶鱼。遗憾的是,有几条鱼被困在地龙网里太久,已经死去,只剩下骨头。罗小兵说,渔船拆除了,渔民上岸了,但他们留在江里的大量渔网、渔具依然在威胁长江水生物的生命。清网是他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工作量非常大。

  胡忠说,这一夜的巡逻结果说明泸州的禁渔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到位,但不敢掉以轻心,毕竟目前是捕鱼淡季,开春以后,护鱼工作难度会增加许多。

  罗小兵表示,江阳区禁渔水域岸线长达122公里,执法任务较重,但目前执法力量非常有限;另外对于垂钓的人,如何区分“休闲垂钓”、“生产性垂钓”,还需要地方政府予以明确规定。

  长江禁渔,政府提前两年预警

  王天荣说,他们很早就知道长江会全面禁渔,所以真正禁渔的时候,这里的渔民都不感到意外。江阳区邻玉街道一位副主任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证实,实际上,当地对渔民转产上岸的工作,应该说一两年前就启动了。

  这位负责人说,国家层面还在征求意见的时候,他们就利用安全教育、开会培训以及渔船年检的时候就给渔民提前“吹风”说:“你们要有思想准备,今年干了明年可能就不能干了哦。”这效果非常好,真正国家一声令下,要求全面禁渔的时候,当地的渔民没人觉得太突然,或不理解。唯一关心的是,渔船补偿多少。

  因此,在当地政府要求2019年12月19日对所有渔船进行破解处置的时候,持有合法手续的渔船就全部集中处理了。但还有部分没有合法手续的渔船,因为涉及是否给予补偿的问题,目前一部分还在停在江里,但都没捕鱼了。这是政府的下一步工作。

  这位副主任说,在处置过程中,他们街道的几十艘渔船,只有一个船主提出异议,称自己的船是铝合金,造价高,需要更多补偿,但最终很快就协商处理好了。

  接着就是渔民上岸转产的工作,当地酒厂比较多,很多渔民还自己开有餐馆,虽然街道通知了每位渔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重新上岗,但是很多人实际上已经有事做了,真正前来参加培训的也不多,所以,到目前为止,整个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在当地都还算顺利。

  泸州市委宣传部向澎湃新闻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泸州市涉及的退捕渔民转产共计760余户。根据当地长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实施方案,禁渔期间,各区县均按照渔船核定标准,进行临时生活补助。同时,根据退捕渔民意愿,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加强就业、创业执导以及跟踪服务,并对创业资金困难的,按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予以支持,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补助内容。

  四川位于长江上游,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整个区域的禁渔捕捞工作对长江生态修复尤为关键。全省涉及长江水系的退捕转产工作任务非常繁重。

  据四川省水产局渔政处副处长朱晓伟介绍,四川省到目前为止,待退捕渔船有10145艘。其中,保护区退捕渔船3199艘、渔民6300余人;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退捕渔船2752艘、渔民5400余人,其他水域退捕渔船4194艘、渔民8400余人。目前全省已落实9567万奖补资金,中央已下达的三批禁捕奖补资金共4.28亿元,目前,根据资金使用原则,已拨付到有退捕任务的市、县。

  2019年,全省计划完成退捕渔船6470艘,其中保护区3199艘,非保护区3271艘。截至2019年12月底,已完水生生物保护区内3199艘渔船的退捕任务,非保护区内渔船完成退捕2544艘,总计5743艘,实现转产人数72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