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传闻称,四川信托即将被接管,停止所有资金池业务,高管护照上交。四川信托很快澄清了这一消息,并表示已向有关部门举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不过市场上仍有“四川信托多只信托计划踩雷”、“疑似给部分机构违规输血”等传闻,四川信托与身陷泥沼的安信信托也存在股权关联。从业绩看,去年四川信托净利润下滑三成,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了三倍。
四川信托否认将被接管,知情人士称“有问题但能自己解决”
针对日前市场上流传的“四川信托即将被接管,资金池业务全部停止”等信息,四川信托5月11日发布公告称,这是别有用心者捏造并散播的不实消息,严重诋毁公司声誉。公司经营管理工作一切正常,各项业务均有序开展。
四川信托还表示,对于不实言论,公司已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将根据其对公司造成的损害后果,追究其法律责任。
“辟谣了,但不完全是捕风捉影。”一位接近四川信托的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包括四川信托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多少出现一些问题,但都能自己解决。
市场上亦有消息称,四川信托多只信托计划踩雷,背后疑似给部分机构违规“输血”,并质疑四川信托大股东宏达集团和安信信托的大股东上海国之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国之杰”),相互利用对方旗下的金融机构融资。对此,上述人士未予评论,仅表示四川信托确实有个项目和安信信托有关,且二者股权上有交叉。“四川信托风控还可以,比安信信托好很多。”该人士称。
从股权关系上,据企查查,四川信托通过上海国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国之杰22.48%的股份,而上海国之杰是安信信托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52.44%。
四川信托为上海国之杰提供融资的项目也有迹可循。四川信托官网显示,“四川信托•博邦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自2017年4月开始分多期成立,总规模不高于30亿元,资金用于受让上海国之杰持有的安信信托股票的股票收益权,若有剩余可投资于债券逆回购、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等受托人认可的其他用途。
但安信信托身陷泥沼,已波及四川信托。4月27日,安信信托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控股股东国之杰所持有的6.66亿股股份被轮候冻结,申请方正是四川信托。5月初,安信信托因连续两年亏损被“戴帽”(股票简称由“安信信托”变更为“*ST安信”);一个月前,上海银保监局决定对安信信托采取审慎监管措施,包括暂停自主管理类资金信托业务,以及限制向股东上海国之杰分配红利。
对“四川信托多只信托计划踩雷”的消息,四川信托客服人员5月13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项目都在正常运行和兑付。
去年净利润下滑三成,资产减值损失增三倍
从2016年业绩就开始滑坡的四川信托,2019年净利润进一步下降了三成。
据四川信托财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3.23亿元,同比增长4.07%;净利润为5.21亿元,同比下滑29.59%。侵蚀公司净利润的“元凶”之一是大幅增加的资产减值损失,2019年四川信托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6亿元,较2018年的1.55亿元增加了325%。
此外,截至2019年末,四川信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为2334.18亿元,比2018年下降28%。自营资产规模98.91亿元,分布在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业的资产合计占约45%。公司自营资产不良率达22.21%,较年初的4.82%大幅上升。
在四川信托澄清被接管消息后,财新网发布的一则报道显示,一位接近当地监管部门的知情人士透露,当地银保监局已对四川信托进行“贴身监管”,监管人员每天去该公司现场上班。
有业内人士猜测称,四川信托被监管派驻人员,或与公司股权结构有关。财报显示,2019年末四川信托股东总数为10个,持有10%以上(含 10%)股份(或出资比例)的股东分别为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达32.04%、30.25%、22.16%。其中,四川宏达(集团)有限公司与四川宏达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同为刘沧龙。
一位大型信托公司人士对新京报记者分析称,“贴身监管”的说法比较少见,而监管人员到公司现场上班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涉及该公司的风险项目处置;二是针对某件事进行较大规模的风险排查,比如“回头看”等,一般持续一两周进场检查。记者此前曾了解到,去年监管多次针对房地产信托业务到信托公司现场检查。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