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阳七旬老人、画家舒增尧在疫情期间闭门创作,在5月完成自己的一个“大工程”——手绘15米长、人物上千个、建筑百余栋的《柏社古镇墨踪》。画中,留着锅铲头的胖娃娃,身穿红色对襟马褂,牵着兔儿灯在街上开心滑行,还有庙宇、茶馆、市井百姓……生动描绘出上世纪30年代古镇过年的景象。

  画作中的柏社古镇,位于如今的四川德阳旌阳区柏隆镇。这幅画作被当地百姓称为德阳版“清明上河图”。

  长卷载民风 上千人纳入画幅

  这幅《柏社古镇墨踪》高50厘米、长15米,以长卷形式生动描绘出上世纪30年代左右的过年景象,承载着包括舒增尧在内的不少德阳人的儿时回忆。老人介绍,《柏社古镇墨踪》共有1000余人物和100余栋建筑。反映了德阳市旌阳区柏隆镇(当时的柏社镇)的风土人情及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是柏社镇当年繁荣景象的见证,也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画中,陕西馆、火神庙、南华宫等带有移民文化内涵的会馆,作为小镇地标建筑而存在;镇子周围分布的大大小小的祠堂,有数十家;庙宇、茶馆更是那个时代繁荣景象的见证。

  “留着锅铲头的胖娃娃,穿一身红色对襟马褂,左手牵着一个白色的兔儿灯在街上开心地滑行。”在舒老先生细致地勾勒下,老弱妇孺、商贾名流、市井百姓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柏社古镇墨踪》局部。 ↑《柏社古镇墨踪》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