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暴:一露面定然搞出大事情

  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西南地区,还会东移影响到中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影响到日本、韩国

  西南涡主要降生在川西高原及其东侧相邻的四川盆地,是在青藏高原大地形背景下,由于特殊地形和区域大气环流共同作用生成的一种中尺度气旋式低压系统。初生的西南涡,只是水平直径约几十公里、高度不足2公里的“小不点儿”。

  西南涡平时藏在深山沟谷,大多数情况下,会在数小时至一两天内,在生成的源地附近自行减弱消亡。只有约20%的西南涡生成以后,能伺机从源地东移出去并生长发育,长成直径300-500公里、高3-4公里,最高可达10公里以上的“庞然大物”。

  别看“她”小,只要在世人跟前一露面,西南涡就定然搞出大事情,其影响范围、造成的暴雨强度和频数一点也不亚于台风,有时甚至超过台风。

  台风很难直接影响到中国西部,而西南涡不仅直接影响到中国西南地区,还会东移影响到中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影响到日本、韩国等东亚沿海地区。1998年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江河全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就是西南涡频繁生成且高比例东移发展引发暴雨直接导致的。今年8月,四川遭遇罕见持续强降水过程,罪魁祸首也是西南涡。

  看追捕

  克服条件限制加密“渔网”

  难度大:极易受大气变化影响,忽强忽弱,时隐时现,行踪诡秘,很难被及时发现、捕捉

  发现西南涡,最重要的方法是气象探空观测——在氢气球底部吊一个探空仪,在气球升空过程中,探空仪连续探测大气在不同高度上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与风速等要素资料,并实时传送回地面。分析这些资料,预报员就可以对西南涡的出生、成长和活动路径作出科学判别。

  然而,行踪飘忽的西南涡,一直是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大难题。

  假设把气象观测网看作一张渔网,观测站点的分布是渔网的孔径,由于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现有的西南地区气象业务观测站网只是一张孔距较大、分布不匀的粗网,而初生不久的西南涡如同一条小鱼,往往成为“漏网之鱼”。而且,与相对稳定的台风不同,身材小巧的西南涡降生后极易受大气变化影响,忽强忽弱,时隐时现,行踪诡秘,很难被及时发现、捕捉。

  “进行加密观测,就是为了便于捕捉这条‘小鱼’。”李跃清说。

  空间加密——目前,四川的业务探空观测站平均间距为400-600公里。实验期间,分别在西南涡生成的三个主要源地附近,即川西高原南部的九龙县、川西高原中部的金川县和四川盆地(包括广元剑阁、雅安名山)各增加1个探空站,使源地的“渔网”孔径缩小一多半。

  时间加密——正常情况下,业务站点每天早8点、晚8点各放一次探空气球,这就导致在这两个时间空档生成的西南涡“漏网”。实验期间,7个业务站和4个加密站同时把观测时间增加到一天4次:早8点、午2点、晚8点、次日凌晨2点,从时间上提高了捕捉西南涡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