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划勘察到施工建设,四川交通系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看中四川在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去年9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喜刚领衔的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将其首个分中心设在了四川,搭建“产学研用”创新平台,进行山区桥梁的防灾减灾成套技术深度研究。

  这个分中心成立第二天就迎来“实战”:因雅西高速附近山体垮塌致高速公路和国道双向中断,受省交通运输厅派遣,分中心组建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抢险和抢通。专家组还利用自主研发的“工程结构安全智能监测云”,构建起智能监测预警系统,为现场抢险提供全天候的安全预警,让应急抢险人员能安全施工,仅用6天就完成了排危抢险。

  “修路架桥、保通保畅,科技创新都是最有力的支撑。”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运营里程2100公里,平均每公里投资达1.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高速公路往偏远山区、民族地区延伸。源源不断的创新推动着路网不断延展,建成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雀儿山隧道、新川九路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超级工程和示范工程。

  一支队伍:科研平台集聚和培养人才,将成果运用到建设中

  过去5年,四川交通科技创新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平台的增加!”省交通运输厅科信处处长柏吉琼脱口而出。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交通运输省部级科研平台由3个增加到了10个,在同类型中心崭露头角,特色优势凸显。科研平台的建设,为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了载体,并集聚和培养了一支人才队伍。

  通过BIM(建筑信息建模)技术,让高速公路等项目在电脑上“立”起来,可以直观地看到建设进度、建设难点。仁沐新、沿江、徳会、成南高速扩容等省内多个交通项目已采用了这样的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等。四川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中,是最早一批启动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的。

  2015年,四川交通设计院总工程师朱明组建四川交通设计院BIM中心时,BIM在交通运输领域还是新鲜事物。2017年,交通院BIM中心获批成为交通运输部行业研发中心,加速了BIM技术全面应用于四川高速公路、水运航道等交通重点项目,并先后引领了行业内3次技术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