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朱明被评为“2020年度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15大创新人物”。但他最有成就感的,是BIM中心已从组建时的寥寥几人,发展壮大到专职研发人员近40人,组建起了一支涵盖公路、水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我们已做好人才储备,迎接交通建设项目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他说。

  深冬季节,从川主寺到九寨沟的公路沿线,已是白茫茫一片,但公路上却没有积雪,汽车仍可畅行。“我们采用了抗凝冰路面的新技术。”四川公路设计院高级工程师代军释疑。

  这个新技术是公路院自主研发的。我省西部高海拔高寒地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冬季路面冰雪灾害频发、易发。公路院研发了根据气候条件自动调节低冰点材料释放速率的路面,可在冬季快速释放除冰剂,辅以环路热管技术,就像在路面内部埋设电热毯一样,结合公路冰雪灾害预警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控制,在冰雪来临前启动,提前融雪化冰,减少行车隐患。

  四川公路设计院董事长罗玉宏告诉四川在线记者,依托“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行业研发中心”“四川省路面结构材料及养护工程实验室”两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公路院建成被誉为“路面医院”的国内先进的路面专用研发场所,培养了一支“公路医生”团队,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全省6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路面新建及养护维修设计中,“部分核心技术和研究成果,正逐步实现工程化、产业化推广。”

  一个方向:围绕关键技术、重难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

  就在“四川省公路结构监测与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前夕,交通运输部下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要“消灭”公路上的四、五类桥梁,一、二类桥梁占比要达到90%以上。

  四川公路设计院科技管理部部长姚刚对四川在线记者说,四川公路交通网在全国规模最大,多穿越崇山峻岭或沟谷河流,长大桥隧和高边坡等工程结构比例高、规模大,要长期抵御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着路网逐渐完善和趋于饱和,公路基础设施规模日渐庞大,公路交通行业的需求重心必然逐渐从‘建设’向‘管养’转移。”

  作为我省公路基础设施领域勘察设计的主力军,四川公路设计院近5年来新增多个科研平台,形成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行业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国家与部省三个梯次多种类别的科研平台,钢管混凝土桥梁、山区桥梁防灾减灾等优势领域都成立了单独的“中心”,对关键技术、重难点问题可更为聚焦。

  2020年,我省新增的两个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则聚焦智能化应用。

  2020年5月,由四川铁投集团、徐工集团、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无人驾驶压路机机群联动作业,在攀大高速仁和区路段测试成功,这是四川基建工程智能化的重大突破。四川铁投集团又成功申报“自动化作业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研究采用无人驾驶装备、远程施工控制、多机种多机群自主作业,实现交通工程标准化施工、集约化建造,提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效率。

  中电科集团四川天奥空天公司申报的“卫星技术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将借助天空地海一体化卫星技术信息网络,运用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等前沿技术,加强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运输工具位置实时监控、交通网络运行状态管理、运输数据的同步更新等。换句话说,就是借助卫星技术手段,对公路桥梁、隧道、运输车辆等实时监控,通过预警预判,确保运营安全。

  “未来几年,我们的研究主要聚焦四川交通发展面临的特殊性和难点性问题。”柏吉琼表示,将以交通强国试点项目、川西高原山区公路防灾减灾、智慧交通等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研究,建设交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