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田姣

  “有高度、有广度,也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3月29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上,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宋光辉用四个词汇概括了本次发布35个典型改革案例特征。

  在宋光辉的眼中,本次发布的35个典型改革案例,既奠定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七年多时间内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也不同程度的破除了此前存在的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多个领域的制约性因素。改革中形成的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正在不断释放红利、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摆位高:

  不少典型案例,由省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

  “这些原创性、原动力改革案例推进过程中,省委主要领导都要亲自过问。”发布会上,提到省级典型案例时,不止一位嘉宾提到一个词:摆位高。

  摆位究竟有多高?发布会透露,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始终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来抓。表现之一,就是四川一直由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出任省委深改委(组)主任(组长),担任全面深化改革第一责任人。迄今,已主持召开43次省委深改委(组)会议,审议通过285个改革方案。其中,对于重点改革事项,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定期听取进展情况汇报,部分事项亲自谋划、亲自部署、持续推动。

  在本次发布的35个典型案例中,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两项改革”)的推行过程最具代表性。此前不久,该项改革入围2020年度中国改革的唯一省级案例。鲜为人知的是,改革进行期间,省委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亲力亲为,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解剖麻雀,解决研究重大问题。

  此外,在全国率先启动的县级党校分类改革,在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关注下进行。最终,综合考虑办学条件、区位特点、覆盖规模等四个要素,我省逐步确立了按照独立办学、统筹办学两种模式和优化重组183所县级党校的改革思路。

  全面性:

  典型案例涵盖多个领域和20个市州

  过去七年来,四川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有高度,还有广度。

  “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发布会上,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宋光辉看来,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全面”,就要体现在行业领域和区域分布上。

  先看行业领域,本次发布的35个典型案例,涵盖经济体制、国企科技、农业农村、生态文明、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体制、党的建设、纪律检查等领域。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之一和西部农业大省,“三农”领域的改革案例最多,共计10个。其中,成都崇州市开展的“农业共赢制”破解三大难题等。而优化营商环境则是另一个重点,如广安市“五个一”推动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泸州市“0证明城市”改革变“群众跑”为“部门找”等。

  分地域来看,全省30个市、县级典型案例分布在20个市州。其中,成都夺冠,共有六项。其次,内江、乐山、眉山、泸州、广元五市各2个,德阳、绵阳、遂宁、雅安、自贡、宜宾、资阳、广安、巴中、攀枝花、阿坝、甘孜和达州各一个。

  广度从何来?这与四川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等因素相关。宋光辉介绍 ,过去七年来,四川不仅要聚力攻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改革等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改革,还要突出抓好完善脱贫攻坚制度机制等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改革、持续抓好全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原创性:

  不仅鼓励创新,还倡导因地制宜、主动作为

  发布会上,一组数据引人注意:本次发布的35个典型案例中,自主创新案例占比70%以上。

  基层的活力与省级层面的鼓励创新有关。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宋世贵提到,为了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推动医疗卫生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此背景下,泸州市探索建立全民预防保健体系,实现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建立终身健康档案、分层分类健康管理。通过改革,泸州38%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转为健康人群,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优于全省均水平。

  又例如,为了提高四川农业农农村现代化水平,近年来,四川从机制创新、政策保障、项目推动、星级激励等方面入手,启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142个,园区综合产值达3023亿元,带动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149元。

  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是自主创新案例占比高的另一个原因。“既要落实中央的顶层设计,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试点。”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廖蔚提到,为破解因地形和劳务输出而导致的农村土地闲置现象,2014年开始,内江市中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改革,初步形成退出承包地换现金、换股份、换社保的“三换”模式。相关做法在全省推广后,带动全省地规模经营率达28.2%,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土地撂荒、闲置问题。

  实用性:

  重新整合发展要素,不断破除解制约创新创造的顽瘴痼疾

  改革的实际效果几何?发布会一一作答。

  以“两项改革”为例,全省共减少乡镇(街道)1509个、减幅32.7%,减少建制村18429个、减幅40.55%。在此基础上,四川重塑了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加强了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被称为科技领域“小岗村试验”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现了科技成果从“纯粹国有制”到“混合所有制”、从“先转化后确权”到“先确权后转化”、从“奖励性利益”到“可转化权利”的“三个转变”。迄今,全省45家试点单位已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634项,作价入股创办企业100余家,带动企业投资近70亿元。

  而在绵阳,当地则推进“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通过兼职兼薪、灵活定薪拓宽职工收入来源,持续扩大科研单位岗位、职称、资金管理自主权,有效激发了科研机构和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在成都市双流区、新津区开展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重构了项目审批流程,强化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初步形成了“只见一次面+审批零跑路”的集成办理新模式。同样是优化营商环境,在泸州市,当地的“0证明城市”改革实施两年多来,共取消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索要的证明692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