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石小宏 摄影 华小峰

  3月29日,在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上,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世贵分享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在实施医改中的两个实例,从中不难看到广大群众在这7年中看病就医的可喜变化。

  据了解,为解决群众“病多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走出了一条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医改路子。全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2013年的34.21%下降至2020年的27.87%。在人均卫生费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主要居民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亮点一:全民预防保健的“泸州模式”

  近年来,泸州市探索建立全民预防保健体系,努力让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推动医疗卫生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其经验在世界卫生组织举办的第30届健康城市大会上交流。

  全民免费健康体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体检为主、到村到组和入户体检为辅,对全部常住居民分组定项定期开展免费健康体检,经费由市、县财政专项补助。

  建立终身健康档案。按照“一人一档、一户一册、一村一本、一镇一室”的要求,建立健康档案体系,并开发全民健康信息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健康档案每人、每户、每村、每镇可查。

  分层分类健康管理。根据体检结果分类提供差异化的健康服务,对没有生病的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对生理指标异常、有疾病危险因素的群众开展健康干预,对患病群众提出诊疗建议并开展跟踪服务。

  截至目前,泸州市累计免费体检955.9 万人次,常住人口按期体检率达88.5%,新查出慢性病患者23.9 万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90.9 万人。通过健康管理,38%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转为健康人群,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 78.67 岁,优于全省77.5岁的平均水平。

  亮点二:公立医院改革的“南充样板”

  南充市作为全省首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围绕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着力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运行新机制, 2017年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主要做法是:一是“上下协同”促进资源下沉。组建2个城市医疗集团和34个县域医共体,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000多个,为群众提供上门诊断、定期体检等服务,实行差异化医保报销和医联体总额控制政策。二是“三医联动”减轻就医负担。在全省率先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药品耗材实行目录、采购、配送、预算、决算“五统一”管理。强化医保基金杠杆作用,引导医院主动有效控制费用。三是“创新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医务人员实行员额管理,推行“基本年薪+考核年薪”制。建立“1+9”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远程诊疗网络,实现就医“一卡通”。

  截至目前,南充市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公立医院药占比下降至23.17%,群众住院费用个人自付比例下降至28.4%,患者满意度达到94.26%。

  深化医改永远在路上。据悉,下一步我省医改重点将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下沉,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二是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人事薪酬等政策;三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四是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药品耗材和医疗器械采购使用改革;五是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健全卫生健康全行业、全过程信息化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