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采用EPC模式建设的大型水电站

  在我国百万千瓦级水电项目中,雅砻江公司率先在杨房沟水电站采用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建设,由中国电建水电七局·华东院联合体总承包,是一次“大胆”的模式创新,被业内誉为“第二次鲁布革冲击”。

  我国水电建设早期主要采用“自营式”管理模式,即由一个主管部门下的设计院和工程局设计施工,建成后移交给电厂。自上世纪80年代“鲁布革冲击波”(公开招标引入竞争)后,我国水电建设全面进入DBB(设计-招标-建造)建设管理模式,雅砻江二滩水电站便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水电开发成本越来越高,雅砻江公司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杨房沟水电项目上创新采用EPC模式。该模式把设计、科研、施工单位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最大程度挖掘强强联合的巨大潜力,有效提升工程效率和效益。

  传统水电建设管理模式,设计是上半场,施工是下半场,无形中“延长”了建设周期。而EPC模式需要总承包团队“全场跑”。在“全场”赛道上,设计、施工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将设计单位技术优势和施工单位的现场经验、设备资源充分整合,共同服务工程建设,减少了传统模式下设计、施工单位不能有效沟通,资源、时间部分浪费的弊端,突破了传统模式资源分散、关系复杂、责任模糊、工程投资难以控制的组织形式,实现“降成本、补短板、提品质、增效益”的目的。

  以地下厂房建设为例,一般同等规模的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支护最快需30个月,而杨房沟水电站通过设计与施工多方面深度协同融合,创新运用地质监测预报等先进手段,只用了26个月就完成了地下厂房的开挖、支护。电站开工以来,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零事故”,较合同工期提前近1年下闸蓄水,提前6个月机组并网发电。

  杨房沟水电站EPC模式产生了“1+1 >2”的效果,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首次研发大型水电工程EPC模式大坝智能建造质量智慧管理系统,首次在大型水电工程总承包建设期实施全范围、全过程设计监理,首次建立了大型水电工程总承包完备、高效、可靠的设计监理管理制度和流程等。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认为:“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率先开始的大型水电工程EPC建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为新常态下水电市场转型升级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对于未来我国水电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杨房沟水电站带动投资超75亿元

  杨房沟水电站所处的凉山州木里县和甘孜州九龙县,为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电站建设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迅速提高当地第二、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优化当地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当地重要的经济辐射点。过去五年间,杨房沟水电工程带动投资超过75亿元,采购当地建材超过6亿元。

  杨房沟水电站的建设使电站周边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电站建设前,当地仅有简易的林场道路和依附于雅砻江边悬崖绝壁的羊肠马道可供通行,“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和马班邮路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现在,一条全长91.3公里的三级公路(卡杨公路)贯通重峦叠嶂的山脉,连接电站对外公路直达西昌。在打通雅砻江中游梯级电站建设瓶颈的同时,卡杨公路成为当地群众便利的对外交通路、致富路,彻底改变当地农产品无对外运输通道的历史,为沿线贫困地区全部脱贫摘帽做出了巨大贡献。木里县县长伍松说:“如果不是因为杨房沟水电站的开发,麦地龙乡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上这么便捷的水泥路。现在沿线几个乡镇每年四五千万产值的松茸可以非常方便地送出市场,电站的建设为我们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祁宁春介绍,在杨房沟水电站建设期间,雅砻江公司始终坚持以“开发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思路,稳步推进杨房沟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环境、电力生产筹备等各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流精品工程。

  随着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基地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雅砻江公司肩负着更大的历史重任。祁宁春表示,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需要新一轮“加速跑”,雅砻江公司将借鉴“一个主体开发一条江”经验,推进雅砻江流域风光资源集约化开发,奋力打造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互补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示范基地,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由雅砻江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