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之明确,要求之严格,措施之严厉,堪称罕见。”提及我省7月6日印发的《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不少养殖户(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有这样的观点。

  在他们看来,明确、严格、严厉,分别体现在财政和金融支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以及考核层面。□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成栋

  叫停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助养殖户挺过现金流难关

  “及时雨!”仔细阅读了《措施》后,绵阳市三台县养殖户赵敏锐舒展了眉头。因为,接下来他有可能获得不少补贴资金,银行的还款日期也有望延后。

  去年底,瞅着行情不错,赵敏锐贷款50万元补栏仔猪。当时,他和银行约定7月1日前后还款。但到了今年6月的出栏季节,他家每头猪出栏将面临500元亏损。

  是否该亏本出栏用以还贷?在养殖户中,这并非赵敏锐一个人遇到的难题。

  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猪价连创新高,不少养殖户纷纷进场。养殖户去年底前后补栏的猪恰好眼下出栏,遭遇了“高补栏价、高饲养成本和低出栏价”的夹杀。

  对此,《措施》拿出了两大举措:更大力度财政奖补和更多信贷支持。

  与去年相比,除继续分地区实施生猪出栏激励奖补政策外,我省还明确,各地可依据实际情况,统筹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等相关资金,鼓励支持养殖户。同时提出,统筹用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按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脱贫地区生猪养殖等乡村产业。

  《措施》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还提出要加大信贷投入。这就意味着,去年“进场”的养殖户有望挺过当前现金流压力,“9月前后是消费旺季,价格有望回暖。到时候,大家的压力会小不少。”

  目前,省级农业主管部门正携手金融机构等联手制定信贷领域实施方案。

  加大生猪防疫力度

  降低疫情对川猪和市场行情的伤害

  “本轮‘猪周期’,由非洲猪瘟传入中国开始。稳定价格和生产,还是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朱砺开门见山:市场稳不稳,疫情防控是关键。

  记者注意到,《措施》延续了自2019年前后开始实施的管控跨省调运生猪、监管屠宰环节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法。除此之外,还重点做了“加法”。

  “加法”体现在对蓝耳病等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升级,首次提出要把蓝耳病等纳入各级非洲猪瘟防控与恢复生猪生产职责范围。

  “养猪行业最怕瘟疫。”省畜科院副院长何志平举例,蓝耳病曾被称为“神秘猪病”。这是一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生猪疾病,也是非洲猪瘟传入前,养猪行业的一大“杀手”。截至目前,既有的治疗手段对蓝耳病有效率不高,且相关疫苗仍未研发出来。在此背景下,把蓝耳病纳入指挥部职责,就意味着今后针对非洲猪瘟的大部分防控措施,可用于防控蓝耳病等疫病,降低了重大动物疫病对生猪行业的伤害以及所造成的市场波动。

  实施重大动物疫病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则传递出另一层含义。“防控要常态化,不能打折扣。”朱砺介绍,经过此前严格防控,全省非洲猪瘟疫情基本处于可控状态,这也让不少地区的指挥部产生了一定的松懈、倦怠情绪。《措施》重提应急值守,则是在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