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何海洋

  7月20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所德阳科研试验基地水稻田里又热又闷,气温达到了39摄氏度。为了获得优良的育种材料,所副研究员曹应江和游书梅坐在独脚凳上,在上烤下蒸的水田中进行人工杂交授粉。“没法,水稻就喜欢这个温度,我们也只有跟着喜欢。”曹应江介绍说,汗水早已将他身上厚厚的工作服浸透。

科研人员在田中剪颖。科研人员在田中剪颖。

  每年的7-8月,正是四川杂交水稻育种科研人员最为繁忙的时节。水稻作为喜温作物,需要在室外温度达到20摄氏度以上晴朗的天气才能正常开花授粉,但28-35摄氏度为最适温度。

  人工杂交授粉是杂交水稻新材料新品种选育工作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通俗地讲,水稻人工杂交授粉就是将父本(恢复系)的花粉撤在母本(不育系)的柱头上,使母本能结上需要的种子,再将收获的种子进行种植。一个好的新品种需要经过8-10年的时间多次筛选,多点试验,最终获得一个新的水稻杂交品种。

科研人员在稻田中授粉。科研人员在稻田中授粉。

  水稻人工杂交授粉主要有三个步骤,由于材料抽穗的时间不同,整个杂交工作将持续2个月左右。

  一是剪颖。就在母本材料抽穗后,由人工用小剪刀将每粒颖壳的上半部剪去,露出柱头,然后每两穗套上一个纸袋。这个过程一般在早上7点至9点和下午3点至6点左右完成,根据当天气温情况有所变化。而科研人员平均每天需要剪上百穗,超过10000粒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