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持续扩张

  与1978年相比,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9154万千瓦,增长24.4倍,其中水电装机容量7197万千瓦,占比达到78.6%;烧碱产能136万吨,增长12.4倍;粗钢产能3225万吨,增长8.7倍;棉纺锭产能253万锭,增长3.8倍;卷烟产能218万箱,增长2.8倍;原煤产能3667万吨,增长0.2倍;汽车、微型计算机、手机等高端自动智能制造生产能力从无到有,分别达到186万辆、1.1亿台和2.9亿台以上,均居全国前列。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作为农业大省,1949年工业产品只有30余种,钢产量1万吨,生铁产量1万吨,白酒产量6万吨,水泥产量1万吨,卷烟产量6.7万箱,火柴产量19.5万件,胶鞋产量30万双。2020年纳入全国统计的591种工业产品中,四川生产480种,产品生产面达81.2%。水力发电、天然气开采、电子计算机制造是全国重要生产基地,其产品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18.8%、24.0%、27.6%;水泥产量14495.8万吨,比1949年增长14495倍;丝织品17906.3万米,比1949年增长5968倍;天然气产量463.0亿立方米,比1949年增长4208倍;发电量4182.3亿度,比1949年增长2844倍。液晶显示屏、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智能手表、民用无人机、汽车、城市轨道车辆等产品从无到有,2020年产量分别达到3亿片、106亿块、1400万千瓦、9亿只、640万个、1458架、71万辆、682辆。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2020年,四川五大现代产业(含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4.3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含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1.3万亿元,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产业正向万亿元级迈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87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5%,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91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4.7%、3.9%、2.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工业发展动力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9年末,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13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1208家;“华龙一号”核电装备、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C919大飞机关键部件、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氢燃料电池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4.7%;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达387.9亿元,投入强度为0.8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1.75%,装备制造业投入强度1.3%;工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9.6%,比2015年提高2.1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突飞猛进

  1957年,四川工业实现利润2.5亿元,1979年实现利润26.7亿元,到2000年实现利润71.3亿元。之后20年工业经济效益突飞猛进,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达到3386.4亿元。

  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3%,比2015年提高1.7个百分点;每百元收入中的营业成本为82.4元,比2015年减少1.7元;资产负债率为56.0%,比2015年下降4.0个百分点。随着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工业生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用工数量逐步减少,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平均从业人数290.0万人,比2012年峰值391.4万人减少101.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