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双龙镇松坪村,撤乡并镇前属通川区檬双乡。这里山川秀丽、林木丰盛,环境优美。村内有多个古院落,位于2组的千坵塝的屈氏大院始建于清朝,为双重四合院,沿上屋、中屋、下屋形成的中轴线向两侧布局,经屈家几代人修建而成。

  清朝,屈元朝与妻子落户千坵塝修建屈氏大院主院,形成雏形;清末至民国年间,屈氏族人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在屈福祥带领下修建完成屈氏大院。同时,在周边建设有各类附属用房以及专门的磨坊、染布坊、造纸坊等生产生活作坊,生活配套逐步完善。

  屈氏大院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依地形而建,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使用石、砖、木、竹等多种材料,采用小青瓦搭建,屋顶采用悬山式,前坡短后坡长。墙面木板壁,十分朴素;有的还加以眉檐以防风雨侵蚀墙面。多用格子门式样,较为清淡素雅,简洁大方,细部处理和装饰重点集中于大门、墙壁、门窗等,以木雕和石雕为主,技艺精湛。可惜的是,2019年8月19日,这座大院被大火吞噬。灾后,在政府的帮助下,已重新修建。

  据《屈氏家谱》记载,清朝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九月下旬,屈原第55代孙屈武赟和妻子张氏在湖广填川时从湖北归州(秭归)出发,途径宜昌入川,过万州、新宁,落户于达州垂虹乡(今大堰镇)堰坝场,成为这支屈氏人的入川始祖。屈武赟第三子屈善寿的五子屈国可与妻子魏氏住垂虹乡盘架沟。到第八代屈元朝时,盘架沟屈氏人口发展很快,人多地少,维持生活困难,屈元朝和妻子任氏移居到檬双乡屈家湾,后迁至千坵塝。

  千坵塝屈氏家族至今保存有两块古牌匾,一块上刻“清烈家风”四个大字。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屈原被封为“清烈公”,也称“屈清烈”;另一块上则刻“戒欺求谦”四个大字。屈氏大院附近有一座清代古墓,当地称落马坟,墓主人叫屈元朝,墓碑上刻有“予乡元朝公者,楚灵均之后裔也”的文字,“灵均”是屈原的字。碑文明确告诉后人,屈元朝系屈原之后裔。

  郑景瑞 四川在线记者 袁城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