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一:运营时速会否突破“天花板”?

  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两个“最”字,凸显了成渝中线高铁的份量。

  据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渝中线高铁主要技术标准为双线高速铁路,正线线间距5米,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这也是目前中国高铁运营的最高时速。

  不过,成渝中线高铁的实际速度或将突破这一“天花板”。

  2020年1月,成渝中线高铁勘察设计项目招标公告明示,为加强成渝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既有成渝间铁路通道外,还拟规划建设成渝中线高铁,并采用更高技术标准。今年1月,成渝中线高铁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制及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咨询服务招投标方案公示,更明确提出成渝中线高铁“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预留400公里/小时”。

  高铁的速度和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有关。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成渝中线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到,“大足石刻至简州段可根据试验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曲线半径,引入枢纽地段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标准。”在很多人看来,这为成渝中线高铁达到更高运营时速留下了空间。

  对一条全长不到300公里的高铁来说,运营时速从350公里提升到400公里,节省的旅行时间有限,诸多业内人士更看重的是其试验价值。事实上,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成渝“双核”间既有的三条铁路大通道,都蕴藏着创新的基因。

  1952年建成通车的成渝铁路,让成都和重庆有了铁路通道,这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2006年建成通车的遂渝铁路(成遂渝铁路通道的组成部分),是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铁路;2015年建成通车的成渝高铁,2020年经改造,时速由300公里提升为350公里,开国内高铁提速改造先河。

  在成渝地区这个创新的“试验场”,能否诞生国内首条运营时速400公里的高铁?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