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欣忆 罗之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总施工图’和‘总任务书’。”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纲领性文件,《规划纲要》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同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规划纲要》。

  如今,《规划纲要》向社会公开发布,全文有哪些新亮点?  透露出哪些新信号?记者遍访国家及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专家。

  信号一:新地位

  一“极”  一“源”,即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有何深意?

  《规划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位描述为: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怎么理解“一极一源”?新的动力源是什么?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史育龙解读说,“一极一源”,既是对成渝地区近年来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更包含了未来对成渝地区的高度期许。

  在他看来,成渝地区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联系密切,近年来吸引了大量高端要素,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为经济增长速度和开放水平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有强劲的发展活力和增长动力。

  “‘增长极’与‘动力源’互为表里。”史育龙进一步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方面要通过自身的快速增长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吸引高端要素形成创新策源地,依托产业集群、产业链组织形成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依托自身强大的产业经济体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承载更多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并通过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在与周边地区融合互动过程中,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增长动力源,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一极一源’的表述,是中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对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布局。”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丁任重说,这个布局就是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分别打造长三角、粤港澳、成渝、京津冀4个经济发展增长极,共同支撑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

  丁任重认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核心定位,与长三角城市群建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形成重要呼应。这既表明中央希望成渝地区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带动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初衷,也体现了与现有国家重大区域、流域发展战略的有机衔接。成渝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规划的三大增长极,共同负有带动长江全流域、联动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战略使命。成渝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而非“强劲活跃”增长极,还内在重申了中央对长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的重视与关切。

  新的动力源如何打造?川渝两地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创新驱动。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今年5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40个总投资超千亿元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刘东认为,这释放出极强的信号:川渝共筑科技创新“一座城”,科技合作将驶入快车道,协同创新将跑出加速度,“创新活力的汇聚,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