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成栋

  1月19日,省统计局发布2021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

  此前,全川多个市州也陆续通过当地“两会”预告“成绩单”:宜宾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紧追绵阳。宜宾身后,德阳、南充、达州、泸州和乐山进一步站稳“两千亿”台阶。

  在1000亿元至2000亿元的区间,竞争更为激烈。凉山身后,攀枝花与广元,广安、自贡、遂宁、内江和眉山,差距最小只有数十亿元,你我争我赶的态势更加明显。四川经济版图上,以成都为中心的“众星拱月”之势越发明显。

  时间回到2017年。

  当年,全省经济总量逼近4万亿元大关,其中,成都GDP接近1.4万亿元,而其身后,只有绵阳一个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彼时,有专家评价,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可谓“月明星稀”。

  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部署:实施“一干多支 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战略。四年来,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的鲜活局面,正在形成。

  看首位城市:

  四年实现全国排名进位和“长大”

  不出意外,2021年,成都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城市中的排位仍将保持全国第七的位置。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发展基础,决定了成都在川内一骑绝尘的综合实力。2017年,成都在全省首位度达37.56%,经济体量相当于跟随其后的8个市州的总和。

  如何看待成都的“一骑绝尘”?

  2018年,省委书记彭清华便指出:四川地处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必须有一个综合实力较强、产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创新力竞争力优势明显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资源要素,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成都已初步具备这方面的条件。

  换言之,成都实现能级提升,既是对内内辐射联系互动持续走深走实的现实需要,也是对外链接合作不断拓展延伸的客观要求。

  从全国经济“大盘”寻找成都方位——

  过去四年,成都经济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2019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万亿元,同比增长7.8% ,实现对天津反超,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由原来的第八位晋升位第七位。

  不过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后有追兵,前有标兵”的位次。

  先看追兵——

  在2020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内,成都与武汉相互“紧咬”。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后,武汉和成都之间的差距暂时被拉开。不过,不久前举行的武汉市“两会”透露,去年全市GDP增速12%以上。

  另一个与成都保持你追我赶态势的,是杭州。2021年,杭州市经济总量在1.8万亿以上。

  再看标兵——

  目前,成都身前最近的城市,是苏州。预测显示,2021年,苏州GDP总量有望继续保持对成都的领先姿态。业界认为,苏州能够在与成都的竞争中稍胜一筹,关键在于工业。去年,苏州工业产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城市前三。

  苏州再往前,是重庆和广州。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双核之一,初步预测,重庆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万亿元,同比增长8.3%。截至记者发稿时,广州的2021年经济数据尚未出炉,不过,在2020年,广州经济总量已达到2.5万亿元。

  从全省看成都的担当与作为。

  近水楼台先得月。2018年以来,省委将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成都进一步协同德阳、眉山、资阳,构建“科技创新—产业革新—经济转型”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链条,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和成德眉资同城化进程明显加快。

  细节更加彰显:2020年4月获批成立的成都东部新区,诸多定位中有两项功能异常突出,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

  主干与极核还在扩大。去年11月29日,《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的横空出世,再次改变四川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最为明显的是,《规划》明确将成都的极核和主干功能将拓展至成都都市圈。

  2020年,成都都市圈拥有人口2761万人,经济总量达2.23万亿元。以体量来看,可在当年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

  在晋升为都市圈后,一个新的未来值得期待:成德眉资四市将实现更加自由的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高效的要素配置和更加紧密的产业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