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调沟通较难

  找“方言翻译” 用乡音摆“龙门阵”助村民回忆

  本轮广安疫情,64个流调小分队、超过300人奔赴一线,主战场是邻水县。夏岚说,不少在农村地区的流调人员一度遇到各种难题——老年人相对多,有部分人不用智能手机,不见熟人不开门,还有的忘记行动轨迹;一些茶馆、农贸市场没监控,也没有线上支付记录,难追溯轨迹;不少村民讲方言,外地流调人员听不懂;村民房屋距离散且远……由于沟通难度大,很多流调人员无法借助电话完成流调,只有走街串巷或下乡上山面对面流调。

  为攻克难题,队员们在“语言沟通”上动起了巧思—— 找“本地通”“方言翻译”和村民沟通,或用乡音和村民摆龙门阵,旁敲侧击打听轨迹。

  邻水“5·09”疫情处置前线指挥部流调溯源组第42组组长、邻水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车潇和同事,在复盛镇光明村等地展开流调时,都会联系当地工作人员一同前往,问完家属问邻居、问完村干部问村民。

流调队员在田间地头调查。省疾控供图流调队员在田间地头调查。省疾控供图

  “有村民担心说出轨迹以后,被其他人责怪、被埋怨。”这时,车潇索性“顾左右而言他”,暂时不问轨迹,和村民们用乡音“摆龙门阵”。“大爷,前两天没下雨,您田里的菜去浇过水没?”“听说您平时爱在村西口下象棋,输赢如何?”车潇解释,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提问,其实是在了解活动轨迹,找出每一个潜在的密切接触者,同时让被调查对象放下戒心,更容易获取细节信息。

  细节有了,人对“接触”的理解方式不一样,信息多少有误差。“比如隔着一条渠,打了声招呼,有村民并不认为是接触,很容易就忽略。”对这类细节易有偏差的地方,车潇和同事就把被调查对象轨迹路线上出现的地名和可能去的地方记录下,逐个问,帮助村民回忆,再补充调查、甄别和判断,“就好比侦探破案,每个环节必须环环紧扣,不能有一丝似是而非。”

  让夏岚很感动的,莫过于当地多部门的帮助。“我们的流调人员去时,当地社区干部或当地民警会主动帮助我们,协助我们一起去,公安、工信部门也会竭尽所能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