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旅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建立了高校研培、职业教育、专题培训和师带徒四级培训体系,依托四川大学等省内四所研培院校,以传统工艺为重点,扎实推进传承人群研修培训工作。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以来,我省投入专项培育资金2000余万元,培训传承人1400余人次。相关部门还不断为传承人队伍提供交流机会,组织传统工艺项目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等重大展览活动,开拓传承人视野,加强学习交流。

  作品参加了此次巴黎国际工艺创新博览会的刘氏竹编省级传承人刘江感叹,“眼界开阔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的路径也更加清晰了。”

  助力乡村振兴

  把传统工艺做成网红

  保护传承传统工艺,并非只是把老手艺锁在深闺。建设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让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得以为乡村振兴助力。

  崇州道明镇竹艺村,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便建在这里。工作站以道明竹编等非遗项目为依托,着力打造崇州道明镇竹艺村为核心的竹文化生态空间,其竹编产品设计制作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竹艺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网红村。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红表示,“道明竹艺村是传统工艺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值得借鉴。”

崇州道明镇竹艺村。崇州市文旅局文化科崇州道明镇竹艺村。崇州市文旅局文化科

  四川两座国家级传统工艺工作站,一是中央美术学院驻四川成都传统工艺工作站;另一个是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该工作站则以彝族服饰、刺绣、银饰等项目为重点,引入时尚设计品牌和院校,组织多场培训、采风和对话活动。

  2021年、2022年,工作站连续举办两届凉山非遗创新设计大赛,推动品牌和本土设计师非遗产品设计生产能力提升,传统彝族服饰频频走上T台,惊艳着都市人群。

  6月11日,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主会场上,4个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同时签约,继续实现智力资源与传统工艺资源共享互补。此外,全省依托传统工艺项目,在乡镇设计了140余个非遗工坊,并认定了50个省级非遗工坊,将以此带动乡镇传统工艺和相关文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非遗工坊的全面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优秀案例不胜枚举。马边县彝族刺绣传承人、全国人大代表乔进双梅积极推动彝绣产业促进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带领妇女致富奔康,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并入选“2020年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东柳醪糟等非遗企业也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