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李寰

  近日,关于热射病的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记者采访四川多地医院发现,今年部分医院收治中暑患者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其中有部分出现了热射病症状,多为户外工作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为何会患热射病?该如何预防和治疗?7月13日至14日,记者采访四川多家医院急诊科相关负责人,来看他们怎么说。

  [趋势]

  中暑患者较去年同期有增多

  “今年夏天有点‘凶’!”简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尹彬表示,7月以来,该医院已收治5例热射病患者,其中两名在7月13日同一天送医,这5名热射病患者多是户外工作的搬运工或田间劳作的农民,多有基础疾病。尹彬同时表示,相比去年同期,今年收治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去年6月医院最多就收治了20多例中暑患者,今年6月医院收治了40多例中暑患者,翻了一倍。”

  在泸州,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在7月13日这一天收治了2名热射病患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副主任医师尹德锋回忆,去年整个夏天医院收治了不到5个热射病患者,今年7月11日至13日,医院已接诊5例热射病患者,预计今年中暑患者会比去年有所增长。

  据记者调查,7月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三家医院收治了不少于13名热射病患者,多为户外工作者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尹德锋分析,今年气温升得太高、太快,高温高湿的气候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热射病乃至中暑患者增长的原因之一。

  哪些群体易患热射病?据介绍,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性热射病。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者(如老年人、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患者)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而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既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官兵、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

  除了户外工作者,3天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有一位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为啥有人在家里做饭还会中招?”自从热射病频频上热搜后,有网友提问。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主治医师刘玉珍表示,厨房空间不大,大部分人厨房内没有如空调、风扇等散热降温措施,而且中式烹饪中,煎炸煮炒使厨房气温升高,散热不良,再加上做饭的大部分为老年人,体质偏弱,如合并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的话,更容易中暑,甚至导致热射病。

  [预防]

  避免长期身处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环境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热射病?多位医生表示,热射病送医时都有这些表现——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开始时大量出汗,然后出现无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嗜睡、惊厥、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呼吸浅快、脉搏快而无力,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功能衰竭、肺水肿、脑水肿、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甚至导致死亡。

  记者了解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近期接诊的一名热射病患者因多器官衰竭,在转诊至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虽经全力抢救,最终仍不幸去世。记者了解到,近两年,其他医院也出现过因患热射病死亡的情况。

  “热射病是可以预防的。”采访中,多名医生提示,热射病也不是瞬间就会得的,而是有一个过程,会先出现先兆中暑、轻症中暑,最后才是重症中暑。只要在中暑前期及时处置和治疗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热射病发生。

  “口渴、多汗、烦躁、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体温升高等是先兆中暑的表现;如果没及时发现处理,就可能出现体温超过38℃、脸色发白、冒冷汗、站立不稳等轻症中暑表现;如果这时还没重视,就容易发展成重度中暑,甚至出现热射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一名医生提醒,针对热射病,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保证充分休息时间等。

  据介绍,预防热射病的一般处理办法有:一是脱离高温环境——让中暑的人赶紧脱离高温、高湿、低风速的环境,移到阴凉或空调房间中,安静休息。二是全身物理降温——用20到30℃的温水(不要用冷水更不要用冰水)擦浴全身,如果中暑的人体温较高,超过38.5℃,可以在颈根部、双侧腋窝、双侧大腿根处放置冰袋来降温。三是在中暑者是清醒前提下喝点清凉的常温糖盐水;如果中暑者已晕倒则赶紧打120;如果中暑者没有反应、无呼吸或仅有喘息,可进行心肺复苏急救。

  针对劳力性热射病,达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陈坚建议,必须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最好有逐渐适应的过程,避免从凉爽区域(如空调房)直接到高温室外区域活动。在阳光暴晒情况下要降低劳动强度,缩短高温高湿环境滞留时间,补充水分及盐分,或是含电解质的运动型饮料等。

  针对经典型热射病预防,多名医生表示需控制环境温度,减少高温环境工作时长,多饮水,多休息;不能把儿童单独遗落在汽车等狭小空间,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为避免在家里做饭或卧床得热射病,可在厨房安装防烟雾的空调、或装风扇。”尹彬提醒,当出现大汗淋漓、心慌、意识障碍、精神恍惚,绝不能继续忍耐,要快脱离湿度大的环境去阴凉处,喝点淡盐水。

  尹德锋建议,平日可服用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藿香泡水等预防,降暑祛湿。

  “遇到有人中暑晕倒、呕吐等情况,很多人反应是掐人中,喝藿香正气液,在额头、太阳穴抹清凉油,但这些方法其实没有居民想得那么有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医生提示,“掐人中”主要在于让人苏醒而不能缓解中暑症状;而喝藿香正气液、在额头、太阳穴抹清凉油的作用更多在于中暑发生前的预防,而不是中暑后的治疗。

  对已确定患有热射病的患者,多数医护人员会对送医的患者物理降温,在腋下、腹股沟、颈部等部位放置冰毯、冰帽等,再根据患者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