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

  日前,封面新闻记者获悉,四川省出台《关于加强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推动制定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建设智慧大熊猫国家公园。

  据了解,意见从构建制度体系、运行管理体制、自然资源管理、监测巡护体系、基层基础条件、引才用才活力、区域协调发展、宣传教育交流、防灾减灾、协作联动机制10个方面提出建设要求。

  加快构建制度体系。推动制定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出台保护成效评估、巡护监测、大熊猫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等系列标准规范,形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以下简称四川片区)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

  理顺运行管理体制。加快优化设置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在整合管理范围内现有各类保护地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的基础上,统筹配置、科学核定人员编制。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变更登记,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登记结果。依法行使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职责,落实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开展生态系统、重点物种及重要生物遗传资源调查。

  完善监测巡护体系。制定四川片区监测技术方案,充分运用高分卫星等先进技术手段,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推动监测、巡护、科研和办公数字化管理,建设智慧大熊猫国家公园,与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感知系统进行对接。

  夯实基层基础条件。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最小干预、简约减量的绿色营建理念和方法,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开展适当的保护、宣传、解说、教育、科研、监测以及环保等基础建设。

  激发引才用才活力。充分体现国家公园公益性,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下沉基层一线,加大政策和经费保障力度,稳步提高保护站工作人员待遇。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对划入四川片区的集体所有土地及其附属资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通过租赁、置换、赎买、合作等方式维护产权人权益,实现多元化保护。

  深化宣传教育交流。积极推广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持续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系统梳理大熊猫文化资源,打造大熊猫超级IP。结合具有四川特色的重大活动,深度挖掘大熊猫文化及其衍生的精神内核,推进新时代大熊猫文化表述,讲好国家公园故事。

  持续做好防灾减灾。各级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指导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立森林草原防火、自然灾害防治、疫源疫病防控和有害生物监测防治体系,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建立外来物种监管和野生动物健康评估机制,加快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健全协作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健全四川片区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机制和案件依法移送制度。加强证据材料移交和接收衔接、线索移送和案件处理信息通报等工作,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