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敏

  9月9日,深秋已至,成都市郫都区多地水稻秋收和其他作物秋种进入关键期。位于郫都区东林艺术村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的试验田里,一年一度的水稻秋收正式开镰收割,确保本季的水稻科研材料入库、秋粮归仓。

  郫都区东林艺术村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的试验田。

  据了解,整个园区水稻种植面积约400亩,栽种了水稻科研材料4000余份,测配新组合3000余个,示范展示了天泰优808、泰两优5808、泰两优1808等优质绿色高效杂交水稻新品种及稻渔专用稻、酿酒专用稻等特种稻品种40余个。科研负责人张向阳介绍:“受疫情影响,秋收遇到一些困难,但幸好提前按照防控政策进行了部署,在区农业主管部门和德源街道办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一直到本月底,我们都会抓紧抢收。科研育种材料会及时送到海南南繁基地进行加代和繁殖,确保科研育种的连续性不受影响。”

  水稻科研材料入库、秋粮归仓。

  现场,收割机来回穿梭,工作人员奔忙不断。在机械化应急收割队的协助下,整个园区已完成抢收水稻350余亩,收获粮食近250吨。其中“天泰优808”经过田间测产,收打面积0.8亩、实收湿谷793.5公斤、水分含量28%,按13.5%含水量折合干谷亩产825.6公斤/亩。张向阳介绍,“天泰优808”是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选育并审定的首个稻渔专用稻品种。虽然已经过了最佳收获期,但“天泰优808”在田间仍然亭亭玉立、杆青籽黄,显示出了高耐肥抗倒性能。

  现场测产记录。

  今年,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实施了水稻轻简化机械化栽培、稻渔数字化生态循环种养、稻-蒜及稻-菜粮经轮作等多项“种稻致富”新技术新模式。收割现场,高位养殖池里的鱼儿翻腾跳跃抢食、溅起水花一片,整个园区一派稻香鱼肥的丰收景象。

  水稻收获以后,成都分中心将利用茬口期,抢种中药材泽泻及其他与稻渔模式轮作配套的高价值经济作物,试验和推广粮经复合型的“稻-渔-菜”生态循环种养共生模式,有效解决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矛盾,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努力实现袁隆平院士倡导的“种稻致富”目标。

  (图片由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