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冷宇 记者 王祥龙

  2022年,是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绵竹管理站站长廖亮,寻找野生大熊猫踪迹的第22年。

  从发现大熊猫粪便,到首次拍摄到活体野生大熊猫的活动影像,廖亮等了18年;从1只大熊猫的“孤独”背影,到2只大熊猫“同框”,廖亮等了2年。较大的成果,在过去十年的后半程逐渐显现,红外监测相机多次记录下大熊猫的身影。但到如今,廖亮都没能亲眼与保护区的大熊猫见上一面。

近年来,红外相机记录了越来越多的活体熊猫影像。近年来,红外相机记录了越来越多的活体熊猫影像。

  谈及未曾谋面的大熊猫,廖亮有遗憾,但也很欣慰:“多年未见,说明它们不曾有严重伤病,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虽未谋面,但我知道它们一直在好好生活。”

廖亮(左一)与队友在山间寻找野生熊猫的足迹。廖亮(左一)与队友在山间寻找野生熊猫的足迹。

  

  深山寻踪 他在山中找了22年大熊猫

  2000年,毕业不久的廖亮被选拔参加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搜寻大熊猫踪迹。深一脚浅一脚,追大熊猫的日子,一晃眼就是22年。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南麓,植被繁密,是大熊猫九顶山小种群的核心栖息地。

  2001年夏天,廖亮跟随调查队进入位于绵竹、什邡的九顶山区域开展工作。当上到海拔2100米,翻过名为“大杉树”的山梁后,他发现了含有未消化竹纤维的大熊猫粪便,辨别后确认,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境内的确存在野生大熊猫。

  廖亮所在的巡护队,每年至少要进山8次,每次大概会花费7天,徒步跋涉十几公里的山路,才能完成巡护工作。

  “也不是刻意去找活体大熊猫,我们主要是通过固定路线,沿途寻找它们的活动痕迹。”廖亮介绍说,根据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布情况,调查队将人为选择一条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没有竹子到有竹子、包含各类地形的线路,主要参照调查队成员的个人工作经验,搜寻判断大熊猫的生存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