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智轨行驶在三江新区。 曾朗 摄宜宾智轨行驶在三江新区。 曾朗 摄

  王春艳

  长江首城最宜宾,三江汇流聚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宜宾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在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形成智能终端和动力电池等产业集群的优势上,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蓝海和拓展晶硅光伏、氢能等细分赛道为主的绿色新能源产业,以“一蓝一绿”为核心延续全市新兴产业的增长态势。

  2012—2021年期间,宜宾市GDP年均增长8.5%,先后入围中国城市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去年,全市GDP达到3148.08亿元,位居全省第三。

  十年非凡之举,宜宾成就精彩之变。

  以绿为底强发展

  “一蓝一绿”新格局

  在刚刚过去的9月,中材锂膜(西南)基地年产10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项目和四川高景年产50GW单晶硅棒和30GW单晶硅片生产项目(一期),分别在宜宾三江新区和宜宾叙州区启动开工。

  这既是宜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具体落实,也是重塑经济结构、转型绿色发展的再次跃升。

  2016年,面对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宜宾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实施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 双轮驱动”战略,实现了智能终端、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的强势崛起,全市一二三产业占比由2012年的17.3∶53.3∶29.4优化为2021年的11.3∶49.8∶38.9。去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356.1亿元,是2012年的1.8倍;第二产业增加值1568.7亿元、跃居全省第二位,是2012年的2.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3亿元,是2012年的3.7倍。

  立足骄人成绩,宜宾持续紧扣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把选好产业赛道、合作伙伴、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三个抓手,续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今年以来,宜宾相继按工业“5+1”、农业“5+2”、服务业6大门类,组建19个经济运行专班,对口服务390户重点企业;逐月开展抓项目促投资竞进拉练,推动固定投资增长连续5个月保持全省第三位;大力招商引资,创新实施制造业“双百工程”,大力开展“龙头+配套”“研发+制造”招引,目前新签约5个投资超百亿元项目,新培育2户营收超百亿元企业;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成9家省级创新型平台,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54家。全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0个、国家级绿色产品26种、省级绿色工厂21个,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宜宾加快建设“动力电池之都”,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动力电池及配套项目已落地70多个,构建起从上游基础原材料到6大组件再到新能源汽车整车、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动力电池绿色闭环全产业链生态圈,成为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重卡特色类)试点城市。

  民生为重绘幸福

  一江一城生和谐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牢记殷殷嘱托,宜宾自觉扛起长江首城担当,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把人与城市和谐共生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通过“将沿江企业关停或搬迁、开展长江流域治理和生态修复、积极落实长江禁捕、实施大气污染攻坚战”等一系列举措,筑牢长江上游绿色屏障。

  数据显示,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投资73亿元、建成生态廊道近80公里,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1.7%提升至2021年的49.9%。国、省考核断面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达标率、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长江干流水质100%稳定达Ⅱ类。

  在北京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四川省宜宾市清理整治后的长江干流岸线》系列图片引人注目。拍摄者曾朗是宜宾新闻摄影家协会主席,他用镜头记录宜宾三江六岸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十年之变。一江碧水东流去,鸟语花香入画来——这无疑是宜宾最好的生态答卷。

  十年来,宜宾始终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入推进“幸福宜宾十大工程”,办好群众事、建好宜居城,不断在教育、医疗上下足功夫,提升民生温度,升华幸福指数。

  教育方面,宜宾作为全国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为引领,目前在宜办学高校已达12所,在校大学生达9万人,新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产研院13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

  医疗保障上,十年来,宜宾医疗卫生机构已增至4902家,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已增长至7.98张,三级医院增至21家。

  经济兴盛,民生幸福。长江首城宜宾,正满载绿意与动能,满载和谐与幸福,驰骋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