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撂荒,让“沉睡”土地焕发新活力

  日前,笔者在位于凌家镇大屋冲村的一处坡地上看到,大豆苗从连片的坡地上破土而出,嫩绿的叶子随风摇曳。

  “这一片原来都是撂荒地,经过整治后,今年5月种上了大豆,目前长势还是不错,预计11月就能收了。”凌家镇农服中心主任尤卫东说,今年以来,凌家镇积极组织乡村干部进村入户,对村民进行走访,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撂荒地整治政策,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确保了全镇撂荒地整治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已整治撂荒地近1000亩。

  近年来,市中区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探索整治撂荒新路子,不断释放土地潜能,发挥土地效益,因地制宜推动“撂荒土地”变“希望良田”,确保粮食安全——

  精准摸排“清底数”。按照“明确到户、落实到图”总要求,组织各镇逐村逐户开展“地毯式”排查,详细登记撂荒地承包户姓名、位置、撂荒时间、面积、类型等情况,以区、镇、村为单元建立撂荒耕地整治台账,理清撂荒原因,找准治理方向,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块,目前共摸排出撂荒耕地5247.58亩。

  因地施策“抓整治”。按照“一村一策”“一地一策”原则制定整治方案,探索“帮耕帮种、流转耕种、兜底复种”等多元化耕作模式,对零星分散和无劳动力耕种的撂荒地,引导农户自主复垦复耕或邻里帮耕;对成片集中的撂荒地,新培育21个新型经营主体、5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流转土地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或代耕代种;对无经营主体整治的撂荒地,交由6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兜底复耕复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

  完善设施“提地力”。针对基础设施落后、耕作条件较差的撂荒地,统筹“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支持村集体采取先行自建与项目支持并行方式,修建排灌渠、机耕道、山坪塘、蓄水池等水利设施,目前高标准农田项目已整治撂荒地138.59亩。

  惠农政策“定民心”。研究出台《内江市市中区农业产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关于做好撂荒地治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投入财政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撂荒地治理,对复耕复种撂荒地,按不低于 400 元/亩标准兑现补助。按照“谁复耕、奖补谁”“谁种粮、谁受益”原则,用好用活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给种地农民吃上“定心丸”,今年以来,已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264.9万元……

  截至目前,全区撂荒地已整治4900.19亩,占完成整治进度的93.38%。

  强科技,不断提高科学种粮水平

  “生产上要严格掌握头季稻主穗谷粒全黄,分蘖穗基部只有2-3粒青籽,且田中部主茎倒三节腋芽伸长至1寸左右的时候,才能收割头季稻。”“头季稻收获后要立即扶正稻桩,如果在收后1-3天,遇到高温天气,要及时浇水护苗护桩,防止稻桩快速失水干枯,影响再生腋芽生长。”……在史家镇的干田湾村再生稻基地内,市中区农技推广服务队队员甘旭一边查看再生稻的长势,一边讲解蓄留再生稻栽种的技术要领,确保再生稻实现丰产。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为支撑。

  今年以来,市中区成立了 7 支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在粮油生产集中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服务,推广适合丘陵地区的小型农机具,采取免耕法、直播、统防统治等新的耕作制度和技术方法,尽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耕作效率和生产能力,同时,针对部分农业生产技能弱的农户,开展“一对一”帮扶。

  截至目前,全区已出动技术人员200余人次,指导2000人以上,开展粮油技术培训10次,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唯有守住管好“中区粮仓”,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让全区老百姓的“米袋子”充足,方能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肩负起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