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者说:

  山区气候多变,滑坡泥石流频繁

  施工窗口期不足半年 曾打山洞作工人驻地

  对绵茂公路的建设者来说,修建这条公路属实不易。

  蜀地山区,气候多变,暴晒和暴雨经常在一天之内轮流而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每年冬季无法正常施工,外加每年三个多月的汛期将冲毁便道,导致施工窗口期不足半年,还要花费大量时间重建便道。”

  “绵茂公路是全国在建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危险性最高的公路之一。”四川路桥绵茂公路绵竹段工程项目经理杜爱军介绍,以红星新闻记者探访路过的小木岭大桥为例,整个小木岭大桥全长232米,落差高达100米,是绵茂公路落差最高路段,很多施工人员在看到现场施工条件后,都曾萌生退意。

  “小木岭大桥项目我们2015年3月开始进场施工,当时条件是非常非常艰苦,桥下河道较窄,河面宽度很宽,工人进场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最终在山体里面打5个山洞,作为工人驻地。”在一批又一批建设者的努力下,2020年5月25日小木岭大桥完工。

  上官川鹤目前担任绵茂公路项目工程部长,他从事修桥铺路工作已有十年,绵茂公路是他迄今为止经历过的最艰难的工程。他介绍,每年汛期过后,施工方都会组织人员徒步进山实地勘察河道变化,评估施工便道被冲毁的情况,再制定修复工期,还要统筹安排机械设备,工程量巨大。

  工程监理饶毅介绍,“开建初期还闹了不少笑话,由于山谷里没信号,工人长时间没有与家人联系,家人曾报警求助找人,最终派出所到现场找到工人,确认平安后家属才放心。”

  建设者们的艰辛与汗水,最终战胜了“天堑”,在2022年12月27日获得了“回报”。这一天,绵茂公路正式通车,从此连接起“相邻不相通”的德阳(绵竹)与阿坝(茂县),打通了两地发展“大动脉”,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天堑就此变通途。

↑四川路桥绵茂公路绵竹段工程项目经理杜爱军↑四川路桥绵茂公路绵竹段工程项目经理杜爱军

  筑路十年:

  大学毕业就参与修路

  儿子出生时还在工地上

  张海萍是四川路桥绵茂公路绵竹段工程项目党支部书记、项目副经理。虽然年纪轻轻,但他从业已有近10年时间,长期与深山绝壁作“战”,眼神充满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坚毅。

  对于绵茂公路的修建,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讲述了两个惊险的故事。

  绵茂公路黑洞岩大桥在建设时,一头墩柱高达86米,另一头墩柱修建在半山腰,由于地势险要,两侧山体飞石频繁,工人不仅要克服高空施工难度,还要面临飞石落下的风险,每天进度非常有限。2018年5月,山洪突然来袭,将施工人员的驻地变成了孤岛,最终启用了大型机械才将人员成功转移。

  东河二号隧道地处龙门山脉高中山区,河谷深切呈“V”型谷,隧道出口便道跨河依山而建,每年汛期洪水成峰,便道时常被冲毁,造成全年有效施工时间一再缩短。在隧道挖掘面出现突然涌来的泥浆,是施工人员最担心的情况。而东河二号隧道在“开山钻洞”时,这种令人担心的情况成了常态,施工人员与突如其来的泥浆频繁作战,日进尺仅有0.5米左右……

  就是在这样的种种惊险之中,建设者们付出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付出,最终建成了绵茂公路。

  回忆10年来的筑路经历,张海萍感慨万千。在这条艰险的公路上,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也收获了事业和家庭。

  张海萍介绍,他在绵茂公路建设中认识了建设者罗女士,因为筑路的缘分两人走到了一起。“我大学毕业就到这儿工作了,成婚生子都在筑路中完成,青春全部奉献给这片大山了。儿子出生当天我都还在工地上,听到孩子出生的消息,我才开车赶到双流与爱人团聚。我和老婆都是这条路的见证者。”

  如今,绵茂公路通车,张海萍的孩子已经4岁了。作为一名父亲,他长期坚守工地,对家人和孩子还是有些亏欠,这个工程结束后,他决定先陪陪家人,然后,奔赴下一个工地。

↑张海萍↑张海萍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