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与夜,他们分秒必争

  “病人就诊高峰期是上午10点,时间要抓紧! ”“医院关心关爱大家,给我们感染新冠的医护人员提供免费CT,大家注意在病人就诊非高峰期抽空去做检查,大家要保护好自己!”1月4日8时,梁隆斌在晨会上交代完几个重要事项,医护人员们匆匆散去,忙碌在多个“战场”。

  “彭沙,准备出车!”预检分诊处,一名接线医护人员紧盯着“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一条红色的呼救信息弹了出来,一名89岁患者的呼救地址、联系电话、呼救原因等映入眼帘。很快,接线医护人员用院内急救热线询问核实了基本信息,并通知相关人员出车。

1月4日13时,急诊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紧盯着“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上的呼救信息。魏冯 摄1月4日13时,急诊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紧盯着“院前医疗急救指挥信息系统”上的呼救信息。魏冯 摄

  4日13时许,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彭沙和一名医生、一名司机、一名护工上了救护车。“我们现在要去接金牛区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老人陈彬(化名),他的肺部感染比较严重。”彭沙说。

  4日13时29分,抵达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彭沙一行快步跑到老人床位前,将老人小心翼翼抬到救护床上,并立即进行紧急处理。救护车司机凌建一路疾驰,不时鸣笛为老人开道,只为患者能早点得到救治。

  4日13时51分,救护车抵达医院,陈彬被迅速送入医院急救抢救区6号床,得到妥善救治。

1月4日13时36分,彭沙从金牛区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回一名老人,送上救护车。魏冯 摄1月4日13时36分,彭沙从金牛区荷花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回一名老人,送上救护车。魏冯 摄

  像陈彬一样经过120救护车接诊的患者,通常都被送入门诊大楼一楼112号房,里面有序摆放着6个抢救床位,看似只能收治6个病人,但“流转速度”其实非常快。“12月至今,高峰时期这里增加到10个床位,每天收治300多名患者,比平时多两倍。”梁隆斌说,这些患者会在紧急处理后,分流到能够收治的科室里去。

  夜幕降临,当天18时是急诊医学科晚上的交班时间。何荷接过副主任医师徐尚刚的“接力棒”,作为科室医疗组组长安排工作,从18时到第二天8时她都要坚守一线处理急诊突发情况。

  4日21时许,何荷发现6个抢救床位无一名患者,这是她一个月以来见过“久违”的“安静”。但看到床位空,她没觉得可以松口气。“可能是长久以来的工作习惯,越安静,我越担心下一秒是否会突然涌入很多患者,不管床位空不空,我们都要绷紧神经。”4日23时后,团队还是经历了几次半夜出车。

  1月5日凌晨,医院急诊医学科10名医护人员开始在生活区的4间小房间轮休,何荷抽空休息3小时后,在5日8时看完她所在诊室的最后一名患者的病,并完成交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