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兰楠

  近年来,“网红”奶茶店、果汁店、咖啡店不断涌现,如何保障这些现制现售饮品的食品安全?在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的“你点题·我代言”全国两会互动专题活动中,相关话题引发了网友和代表委员的关注和讨论。

  奶茶店操作台。资料图片

  网友反映:

  曾经买到水果不新鲜的路边果茶,希望加强这一领域监管

  “我前段时间买了一杯果茶,喝了后拉肚子,买了杯10多元的果茶,事后买药却花了60多元。”网友@蓝天白云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呼吁:“我也看到新闻报道说,有的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抽检果茶,发现过菌落总数高于同类标准、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等问题,希望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监管。”

  这一想法得到了“重度奶茶爱好者”网友@文文的认同。“我就曾买到过一杯水果已经坏掉的果茶。新闻中也报道过,有的奶茶店在展示柜中展示的是色泽艳丽、芳香诱人的水果,可操作间和冷藏柜内切好备用的水果却是腐烂、霉变的,真是令人愤怒。”

  走访调查:

  不少现制饮品店未公示奶茶成分,“无糖”“0卡糖”误导消费者

  “奶茶等现制现售饮品受到消费者的广泛青睐,它们不仅仅是一杯饮料,也是时下年轻人社交的一种载体。”全国政协委员、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也关注到了相关的问题。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假期线下消费快速复苏,现制现售饮品消费出现了爆发式增长,甚至部分门店销量增幅达600%。

  “但其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要引起重视。”李正国说:这个行业的供应链较长,供应商、加工商较多,包括原物料供应商、原材料加工商、仓储空间及物流等,参与主体越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多,而且具体操作还与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挂钩,食品安全的风险较大。

  “很多消费者无法获知一杯奶茶的成分配料是什么、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是多少、含糖量有多高,以及是否添加了食品添加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律师协会会长李世亮在走访调查后发现,不少现制现售饮品经营门店存在未公示奶茶成分,未进行消费警醒性提醒,声称“无糖”“0卡糖”误导消费者(实际用代糖替代蔗糖),鲜奶奶茶中不含鲜奶、配料加多少全凭手感等现象。

  李世亮建议:

  修改完善食品安全法,现制现售类饮品应加贴配料标签

  “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对于现制现售饮品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及经营者自身缺乏自律等。”李世亮介绍说,现行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只对预包装食品的标签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必须标明成分或者配料表。但奶茶等现制现售饮品是否有标签,以及如何标注,均可由经营者自行决定,并无法律强制规定。

  全国人大代表李世亮。受访者供图

  对此,李世亮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增加在现制现售饮品加贴标签的强制规定。同时,参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要求,现制现售饮品的标签,应标明饮品能量、核心营养素以及其他营养成分比如糖、维生素等的具体含量值和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让消费者能直观看到该饮品所包含的成分、糖分以及所添加糖的种类、含糖量,提示健康饮食。

  “而且要制定相应处罚措施,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监督现制现售饮品店的经营行为。”李世亮认为。

  李正国建议:

  制定现制饮品质量管理标准,强化对糖、咖啡因、茶多酚等用量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李正国。受访者供图

  “应该针对现制现售饮品糖分、脂肪、反式脂肪酸、植脂末等含量超标,指标不符合健康要求等问题,制定现制现售饮品的质量管理标准。”李正国补充说,要约束现制现售饮品经营者对糖、咖啡因、茶多酚等用量管理,引导经营者按行业规范制作和销售,约束其生产行为。

  比如出台针对“高糖”现制现售饮品的界定准则——若某类饮品符合准则界定的高糖饮品,经营者应该在该类饮品上明确贴上高糖的标识,并且标注出相应的警示语,以此让消费者能够清楚地知道该类饮品成分中糖分超标,对其健康会有一定程度的威胁,进而为消费行为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