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达川 | 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多年来,达川区始终聚焦市委关于“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工作部署,深入实施“肉盘子”工程,全力打好生猪育种、规模发展等多套“组合拳”,推动全区生猪产业稳步提质、持续壮大,成功获评全国畜牧业大区、生猪调出大区、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区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并成功创建全市首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

聚焦外引内育,夯实产业基础。聚焦外引,深化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在全省率先引进法系高繁殖性能原种猪1000余头,注入川猪新血液,提高川猪生产性能。聚焦内育,坚持生猪繁、育、推体系一体化推进,建成原种猪场1家、生猪一级扩繁场2家、二级扩繁场4家,生猪人工授精供精站6家(其中省级区域性种公猪站1家),设立生猪人工授精精液取精点32个,现存栏原种猪3500余头、优质种公猪400余头,生猪良种覆盖率达100%,生猪育种、供种能力全市第一。
聚焦养殖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坚持规模化养殖,统筹推进畜禽大型规模养殖和家庭适度规模生产,全区累计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298家,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8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35个,扶持培育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2023年1至6月,出栏生猪41.78万头,其中规模养殖出栏28.54万头,规模化率达68.32%。坚持标准化养殖,加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改造,运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自动喂料、智能监管等先进设施设备,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67家,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养殖率达55.70%。率先在全市开展楼层式养猪,单个养殖场年出栏肥猪10万头,居全市第一。坚持绿色化养殖,加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行种养结合,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6个。探索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机制,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全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57%,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
聚焦要素保障,护航产业发展。加强组织引领,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达川区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暨保障市场供给指挥部,建立“周调度、旬督查、月通报”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生猪稳产保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按照“一场、两带、三片”发展布局(“一场”即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两带”即“堡子—虎让—米城”生猪产业示范带、“管村—石梯—石桥”肉牛产业示范带,“三片”即推动东部、南部生猪家禽集中连片,西部推动生猪和草食牲畜集中连片),高位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出台《达川区加强非洲猪瘟防控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二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圈舍建设、种猪引进、产品加工、粪污治理、贷款贴息等激励措施。
三年来,区本级财政投入真金白银4500余万元,专项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强配套建设,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全面完成大树、石桥等15个大型猪场场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同时,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全市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生猪定点屠宰场,年屠宰能力达50万头以上。(来源:达川区委宣传部)
猜你喜欢
- 达州市中心医院举办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比赛
- 评论() | 分享08月03号 16:10
- 通川区村(社区)儿童之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暑期儿童关爱活动
- 评论() | 分享08月03号 16:09
- 通川区西城西圣寺社区:消防在“身边” 应急秒到场
- 评论() | 分享08月03号 16:08
- 达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保护“视”界 从“齿”开始
- 评论() | 分享08月03号 16:07
- 四川达州 | “通川造”预制菜即将投产,满足你的舌尖美味
- 评论() | 分享08月03号 16:06
- 四川达州 | 守牢安全底线 以高水平安全工作保障高质量发展
- 评论() | 分享08月03号 15:33
- 达州市应急管理局举办2023年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班并召开座谈会
- 评论() | 分享08月03号 15:30
- 四川大竹:大力发展现代渔业 助力水产强县建设
- 评论() | 分享08月03号 10:51
- 渠县交投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开展“关爱工友 夏送清凉”活动
- 评论() | 分享08月02号 15:06
- 达州市职业高级中学召开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 评论() | 分享08月02号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