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

  3月19日下午,医院隔离区外,杨铭长舒了一口气。医院收治的最后三名本土新冠肺炎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出院了。回望过去的这两个多月,杨铭觉得接下来,终于能让工作慢慢步入以往的日常了。

  杨铭是成都市公卫中心新冠肺炎应急队队长。1月,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开始传遍全国。1月17日,杨铭接到医院负责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打来电话:“应急队准备要开始工作了,请尽快做好人员、病房、物资等各项安排和准备。”而在前一天,市公卫中心刚刚从其他医院接回了一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作为医院应急队队长,当天她立即对病房进行了安排。而随着接下来几天电话越来越多,经验丰富的她心里隐约感觉此次疫情并非那么简单。

 医护人员救治患者 医院供图 医护人员救治患者 医院供图

  1月21日,正在上门诊的她接到同事打来的电话,“快来,又有新增了!需要你全力以赴投入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午,还没来得及脱下白大褂,她穿上防护服就往医院应急楼走。她的战疫就此打响,在此后的两个多月里,她长期驻守在这里,直到今天。

  医院的抗疫动作也在同步进行:进行呼吸道烈性传染病应急演练、对医护人员进行院感培训。正值新春佳节,医院应急队全员待命,他们退掉提前买好的机票,暂缓确定好的行程,加入这场战疫中。

  1月26日,大年初二,成都决定启动市公卫中心二期工程改造,要用短短15天时间完成装修改造,用于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一夜之间,中心将原本在该大楼的三个病区搬迁到了其他大楼。2月8日,二期改造工程提前圆满完成任务,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床位数从50张增加到420张。

  患者增加

  回望两个多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

  若现在翻阅成都所发布的新冠肺炎病例变化曲线图,你也能真实感受到。从1月21日开始,成都的确诊病例数呈直线上升,到了2月中旬才趋于稳定。而医护人员的心,也随着变化的曲线,起起伏伏。

 医护人员和患者竖起大拇指 医院供图 医护人员和患者竖起大拇指 医院供图

  “这是一场难打的仗,至少在最初那一个月是。”回忆起两个月前的事情,杨铭记忆犹新。由于最开始大家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处在摸索阶段,医疗工作也处在一个找“路径”的过程。而随着病人越来越多,她们常常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到凌晨,面对巨大的工作量以及患者焦虑地询问,医护人员心理和生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杨铭记得在2月初,国内疫情处于上升阶段,全国各地包括成都在内的确诊病例都在大幅增长,“医院一天就接诊了20例”。为了能更好地收治患者,所有同事都处于高负荷运转的状态,“医院应急队由原来的40多人增加至200多人,增加了白班和夜班的工作……因为很多患者都是夜间转院过来,且根据‘一车一患’的转运原则,工作战线被拉得很长,很多医生护士基本整晚都没办法休息”。

  “病例增加、人手紧张,人人都处于饱和的工作状态。”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陈红介绍,随着病例的增加除了必须进行的每日安排,在某一个时间段也会同时遇到多个需要救治的病人。“以重症这一块来讲,每天上午要查房,每个病人进行询问,了解情况,分析救治方案,下午需要开专家会商会,晚上还得继续到病房,甚至要熬整个通宵”。

  “直到后面其他医院的支援队伍赶到,大家才有轮班的机会。”陈红介绍。

  不过,希望很快到来。成都于1月29日迎来首位治愈出院患者。而随着出院病人越来越多,也给了医院医护人员莫大的鼓励。红星新闻记者统计,除1月30日、1月31日、2月11日、2月23日、2月29日、3月15日,成都没有治愈患者出院外,其余每日均有患者出院,且单日出院人数在5人及以上的天数就有12天。其中,单日出院患者数最高的一天为2月19日,这一天成都新增出院病例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