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超过300家“头部”企业来到成都,成都会如何推介城市的机遇?

  4月16日上午,2020年成都市首场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京东方集团、美国奥洛瑞医疗集团、德国泽立公司等300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来到现场,见证168个共计超4000亿元投资金额的项目签约。

  签约地点很特殊,位于天府绿道上的锦城公园。显然,疫情对于室内活动的约束,以户外活动的形式打破了,成都要借第一场重大签约激发社会信心。另一个小“心机”在于,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让嘉宾身在绿道间,抬头可见高楼大厦,低头便是碧草连天,这是成都向嘉宾呈现出的独特城市品质。

  每一个投资者都是敏锐的市场观察者,会场人气最旺的展板前,围着不少举着手机拍照的参会嘉宾。这张展板,将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作为成都对外发布的城市机遇。

 ▲2020年成都市首场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 摄影记者刘海韵 ▲2020年成都市首场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 摄影记者刘海韵

  一企跨两城  

  成渝相向,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继2018在两江新区落户重庆基地后,今年,软通动力在成都投资加码,布局西南研发总部。公司西南大区总裁罗龙保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给了企业信心,公司在成渝双城基地协同发展,未来或将在全国布局中形成强有力的西南极核。

  软通动力只是双城融合发展的一个案例。成渝相向,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四川人唐学书在今年终于把公司带回了家乡,作为青岛海利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她所在的集团拟投资100亿元打造人工智能制造总部基地项目,地点在成都,但市场,是成渝两地。

  来到成都,唐学书看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汽车产业赋能。她已多次前往龙泉驿区考察,目前海利尔为吉利成都工厂服务,下一站,她想去看看重庆的汽车产业。“成渝双城的汽车产业都有很强的实力,现在成渝划了个圈来互动融合,让我很期待这里形成高端的智能制造集群。”唐学书表示,海利尔将专注产业链上科技成果的转化,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持。

  当成渝抱团发展,投资者眼中成都这座城市本身也在“升值”。今年3月,从成都发出的中欧班列,与重庆开始共同使用“成渝”标识,这标志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开启了融合发展的进程。

  “统一品牌融合发展,这将带来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的优势互补,可以一起议价,差异化争取客户群。”易商集团西区总经理邹钰透露,据她了解,中欧班列(成渝)开跑后,两地的中欧班列开行体量都有所增长,“我相信这就是成渝机遇的一个佐证。”

  因此,此次签约,易商集团在成都青白江区大手笔投入,将要建立ESR冷链电商产业园。成都也成为易商集团在全球分布式仓储加速的当下,率先选中并寄予厚望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