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声音:老人身份核验有多种渠道均可实现

  锦江区即将正式推出相关APP,方便儿女帮老人办理手续

  从成都市民政局层面,事实上,对于老人们进行身份验证的频率,并没有一个具体规定。“有的地方三个月一验,也有些社区是一年一次,这些具体操作,都是由各个区下面的社区,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决定。”胡女士说,以前也有一月一验的,后来因为太让老年人麻烦了,基本都停了。

  在牛沙社区所处的锦江区,事实上也没有硬性规定一季一验。“我们是可以一年验一次的,或者两个月一次、三个月一次,都可以,看老人们自己咋个觉得方便都行。”锦江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张先生说,按照相关规定,隔多长时间去验证,就领多长时间的津贴,“像曹大爷这种实在有具体困难的,也可以跟街道商量,看用什么其他更简单的方式解决。”

  “其他更简单的验证方式”,事实上在成都各地多个社区都在被实验和鼓励,譬如在金牛区某社区,工作人员就是通过建立微信群,让老人的子女们定期发照片,来简化验证程序。

  “我们也鼓励微信发照片,就不用亲自上门了。”张先生说,除了这些以外,今年6月,锦江区已经做好了一款名为“颐养天年”的APP,近期即将正式推出,“这个APP不是给老人们用的,主要是给他们的孩子用。验证身份,只要是本月内的照片都可以,本季度内问题也不大,一两个月里,哪天回家的时候帮父母拍照上传,就完成了审核过程,这应该是个具有操作性的选择。”

  记者评论:社区工作痛点,不应转嫁耄耋老人

  高龄津贴,事实上是国家政策对老人们的一份祝福和礼物,但在长途跋涉和各种麻烦后,曹大爷与老伴每个季度感受到的困扰和烦恼,已经远超过收到礼物的喜悦。这显然已经违背了高龄津贴的良好初衷。

  诚然,基层社区工作的繁琐繁重,也是难以解决的沉疴。一方面,少部分家属冒领的行为,最终责任压在一线社区工作人员身上,让他们战战兢兢;另一方面,社区人手少、工作量大、收入水平一般的现状,短期内亦不可能缓解。如何在政策、实践和人文关怀等多个角度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这考验着政策制定者们的智慧。

  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以转嫁成本和风险给耄耋老人的方式,来疏解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