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
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所所长 曹允春
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科学家 汤继强
省社科院研究员 盛毅
四川在线记者 唐泽文
6月27日,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用,成都也成为中国大陆第三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新机场投入运营,将为临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http://n.sinaimg.cn/sc/crawl/116/w550h366/20210627/fc1b-krwipar7958576.jpg)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强化重庆、成都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合力建设国际货运中心。
成都双机场的新格局,在这一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一体化的同时
更要注意新、旧机场临空经济差异化
记者:有人担心,新机场投入使用,老机场可能就“秋”了,双流的临空经济会受到影响?
曹允春: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首先新机场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旧机场有足够时间在这期间调整自己的状态来迎接新格局。
具体怎么调?我认为差异化发展是关键。现在成都提出“一体化”运营,“一体化”的前提,是要充分考虑新、旧机场之间的“差异”。两者各自都有自己优势,比如双流机场离城市更近,天府机场硬件资源更好。
如果让我只给“一体化”运营提一个建议的话,那就是:规避同质化竞争。毕竟两个机场离得太近。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这些对临空经济依赖强的产业类别,具体如何更合理地分配给两个机场的临空经济区?这是长远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