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李周琴

  城市因人而聚、因人而兴。“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讲述了成都把“人”作为推动城市发展不可替代的关键变量,镶嵌在历经千年的城市发展坐标系中,不断延展出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城市发展史。

  连续12年登顶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被评为“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之大美之城、向往之城”……进入新时代,这座常住人口破2000万的超大城市,始终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一以贯之的城市发展逻辑,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着眼未来,随着城市能级不断跃升,对于立志走向世界的成都而言,是否具备可持续供给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是城市崛起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万余字,包含9大类25小类104项服务标准……近日,结合每年对成都市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的要求,《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正式出炉。

  城市的未来竞争在于人。这份“升级版”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被视为成都“人民至上”的营城理念渗入到城市制度层面的一个明证,折射出这座超大城市直面挑战的勇气和担当。

  强落地

  率先谋划 彰显以人为本的城市初心

  基本公共服务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底线”。随着人口快速集聚,如何率先谋划,让国家政策落地见效的同时彰显以人为本的城市初心?坚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不断优化和动态调整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是成都基于以人为本的城市初心做出的主动选择。

  2017年3月,国务院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对外公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成都紧随其后,编制了《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明确了96项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为城市筑牢织密社会民生保障网。

  进入2019年,成都发布《关于推进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并形成2019版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自此,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成都在制定各类培育城市竞争优势制度时的重要考量。探究终成势。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这份印有近百条服务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伴随着成都日益丰富的城市公共服务不断更新,满足着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此次由成都市发改委会同市财政局等17个市级部门发布的《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涵盖了公民人生全阶段,将各个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系统梳理并集中公布,让基本公共服务有据可依,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城市温度,在这里有了更明确的“刻度”。

  有温度

  超大城市始终在意市民最关心的“小事”

  基本公共服务看似小切口,实则大民生,更关乎城市未来。城市中生活的所有个体,通过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建立联结;公平、均等、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则让城市的温度触达每一个具体的个人。

  《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按“七有两保障”分为9大类25小类104项服务,形成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及“优军服务保障和文化服务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中61项达到国家标准,23项高于国家标准。

  基本公共服务带来的城市温度,是触手可及的日常。比如,在幼儿出生前为孕妇提供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妇健康管理;幼儿出生后,提供13次免费健康检查;为流动人员提供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就业见习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上部分服务内容和项目明确服务频次和服务规范,极大增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基本公共服务带来的城市温度,更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上。比如,对特殊儿童群体、困境儿童以高于国家标准发放生活费,每人每月最高可至1980元;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及其成员、残疾人家庭及其成员、受灾人员和困境儿童等群体将得到法律援助、就业生活等多方面的服务和保障……这些针对重点群体“雪中送炭”的标准,能有效缩小城乡间、区域间、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是让所有市民共享城市发展红利、助推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朝着均等化迈进的城市行动。

  接地气

  20项自有服务标准 让基本公共服务更精准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逐步从以户籍人口转向以常住人口为标准,推动民众就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已成为共识。

  《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在实现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全覆盖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实际设置了20项与城市发展阶段及市民需求相契合的自有项目,涵盖教育、就业、公共卫生、社会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残疾人服务、公共文化七项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未来将有望覆盖到所有常住人口。通过为市民提供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形成优质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助力人的全面发展,是20项成都自有标准设立的初心。比如:在教育领域设置宏志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中职免住宿费、教育资助满覆盖等一系列教育资助;在就业领域,提供大中城市联合招聘服务、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助力市民提升自我后实现就业;在公共文化领域,要求常态化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数字文化服务、文化鉴赏、公众教育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这里有所学,最终实现安其居、乐其业。

  面对城市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提前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是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精准抵达的关键。比如:在社会服务领域,当物价上涨时对满足条件的民众提供价格临时补贴、对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惠民殡葬补贴;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为亟需法律救助的市民提供12348法律咨询服务和人民调解服务……这些想民众之所想、急民众之所急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饱含着成都这座超大城市的善意、智慧和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