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未来的五年,将是怎样的五年?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指出:

  “未来五年将是成都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是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攻坚突破期,是厚植宜居宜业优势的进位提升期。”

  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成都担负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引领区域发展、提升极核主干功能等多重历史使命,更肩负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责任。

  “我们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严峻复杂。”

  立足新起点,成都解锁了一个新的五年目标——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将目标具体化,正是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六新”: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国际门户枢纽实现新跃升、绿色低碳转型迈出新步伐、世界文化名城彰显新魅力、幸福成都品质得到新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达到新水平。

  站在城市跃升发展的关键期,成都的新目标透露出怎样的信号,又意味着怎样的使命?

  日前,红星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尹稚,剖析成都新目标背后的时代使命。

▲尹稚▲尹稚

  [关键词1:中国西部]

  现实区位与理想坐标距离远吗?

  “中国西部”,是成都的现实区位。但成都的理想坐标,已置于全球维度。

  其实,现如今再看成都的地理区位,非但已不存在所谓地处西部的“天然局限”,反而更有着基于区位而带来的全新使命。尹稚认为,成都的“西部”坐标,在当前时代至少有着三层含义。

  “自古以来,四川盆地的发展桎梏在于交通,这一问题在当代早已破解,”从交通层面来看,如今的成都位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交汇节点,发挥着承接东部辐射带动西部发展,贯通南北丝绸之路的战略支撑作用。

  东向,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进一步扩大与长三角城市群合作;南向,主动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融入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北向,加密北向进出川通道,持续扩大连接俄罗斯等国家的中欧班列服务网络;西向,加强与攀西经济区合作,衔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与欧洲、中东、非洲开放大通道。

  去年,天府国际机场投运,成都开启“一市两场”时代。再包括川藏铁路等项目开建,一系列大通道大平台接连落地,尹稚认为,这使得成都已四通八达,且大大弥补了中国衔接南亚和东南亚市场的能力。

  另一方面,尹稚认为,成都的区位坐标,使得成都的使命更加艰巨。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国土空间发展的不均衡。”在尹稚看来,长期以来,我国的长江中游和上游地区一直缺乏战略支撑点。

  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成为了“钻石型结构”国家空间发展均衡布局的一个重要节点。

  “所谓钻石型结构,就是京津冀一个点,长三角一个点,珠三角大湾区一个点,加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中国地图上一看,正好是‘钻石’的4个角,将来会形成一个‘双循环’带动下,沿海开放、内陆开放、科技创新驱动多重动力源支撑下的新的国土发展格局。”尹稚说。从这一层面来看,成都的区位,承载着重要的战略使命。

  从另一层含义来说,地处中国西部,成都,或者说“成渝地区”,其战略大后方的定位一直都是存在的,“历史上是如此,今天依旧如此。”因而地理区位当今带给成都的,更多是机遇、潜力和可能性。

  [关键词2: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

  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会成为这股影响力的来源吗?

  过去5年,成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迈入超大城市行列,经济总量连跨八个千亿台阶,接近2万亿元;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全球综合城市排位跃升至86位。

  “若从综合实力发展来看,说成都初具全球影响力并不为过。”尹稚说。一座城市要做到具备全球影响力,“其实无外乎两方面,一是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互联互通,一个是人的互联互通。”

  许多评价体系会以不同的指标衡量城市的综合实力,但大体离不开以下板块:经济实力、交通通达、文化交流、科研能力及投入、宜居宜业程度、环境友好程度等。而这些板块,正是促进“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互联互通”,以及“人之间互联互通”的关键。

  “那么要提升全球影响力,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六大板块做得更加均衡,将优势板块提升得更加明显。”尹稚说。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正是能够统揽各个板块均衡发展的重要路径。

  这也就不难理解,成都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作为统揽,着眼于创新驱动、国际门户枢纽、绿色低碳转型、世界文化名城、幸福成都品质、超大城市治理,提出的“六新目标”。

  “事实上,如今的成都是有着一定国际口碑的。”在尹稚看来,有人喜欢成都平和、安逸的文化,有人喜欢这种烟火气十足的生活方式,有人喜欢其独特的历史传承,也有人喜欢成都十足包容、创意不断的文化环境——这都使得成都具有一定美誉度。

  但不论是全球影响力,还是美誉度,“成都都还有着很大提升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从“首提地”到“示范区”,成都过去几年对“公园城市”的探索,已令其综合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而如今,成都提出的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探索也更深入,伴随着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加速、走深,相信会收获更大的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

  [关键词3: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怎样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路?

  “城市的现代化是方方面面的。”比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一座城市的供电能力、供水能力、通讯能力、排污能力等等,这一系列能力的标准,决定了城市一平方公里面积上可以生活多少人,以及可以释放多大的经济能量。

  衡量“现代化”的标准是动态的,要求是不断在提升的。在尹稚看来,对于中国城市而言,近些年来一个明显越提越重的要求就在于治理的现代化。

  “这里就存在一个很大的变化”,尹稚说,过去谈城市管理,更多强调的是依托政府资源自上而下来管理运行城市。而现代化的治理,公共事务未必再由政府唱“独角戏”来解决,而是要动员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发挥每一个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自愿的能力,使得多方力量能够达成思想上的共同纲领,实施共同的行动,并广泛共享成果。

  现代化的大都市,尤其要有现代化的治理。“大都市”必然意味着规模大、人口多,以及发展的高质量。那么要做到“大而有序”,尹稚认为,首先要强化的就是治理,尤其是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另一方面,“大而有序”也需要控制盲目扩张和“摊大饼”。“采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方式来建构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圈,会是全然不同的发展思路,”尹稚说,这也正是之所以成都都市圈建设会如此大手笔的原因。

  在尹稚看来,中国城市面向未来,至少有两个矛盾是亟待解决的,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个,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探索人口高密地区如何形成人与自然更为亲和的关系;也要探索不同阶层、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口之间,如何能形成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关系。

  尹稚说,成都肩负探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使命,要探索的,是解决以上矛盾的路径,也正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