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数据支撑了高新区的迅猛增长?

  首先在于主导产业发挥的支撑作用表现十分优秀。2021年,成都高新区150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4702亿元、增长24.2%;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5%,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488家规模以上新经济属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1252亿元,同比增长26.1%。

  “在疫情影响下仍能保持供应链稳定,延续高位增速,展现出高新区建圈强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和较强的发展韧性。”刘军伟表示。

  同样亮眼的数据还有市场主体的活跃度和外贸数据。

  去年成都高新区新增市场主体7.3万户,累计市场企业主体存量居成都市第一;同时,去年新增上市企业11家,新增数量排名全国高新区第四,这意味着高新区市场活力在不断释放。

  外贸数据上,去年成都对外进出口贸易逆势增长,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总额连续4年全国第一。

  在刘军伟看来,成都高新区拥有“断层”优势主要在于其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这也是高新区能为千亿俱乐部成员们输送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为神舟十三号返航提供通信保障的中航国际的控阵卫通终端核心之一芯片及子阵,就来自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就在同一个月,位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的企业迈克生物推出的新冠病毒抗原自测产品在澳大利亚注册,正式进入海外市场。

  两则消息透露出创新这一“第一动力”对于成都高新区的牵引。作为成都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都高新区通过创新发展集聚新动能,国家级创新平台约占全省的25%左右,R&D投入强度在同类高新区中处于前列。

  近年来,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新经济示范区、首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重大科技平台均相继落户高新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列为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目标,并在部分领域给出了定量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超过20%和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总量冲刺3万亿元,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成都要达成这些目标,还需要呼唤更多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区(市)县。

  谁是下一个千亿成员?

  “千亿俱乐部”之外,还有哪些区(市)县准备敲门?

  从第二梯队来看,800亿元以上冲刺1000亿元的“后备梯队”还没有新成员,最接近的郫都区为724亿元。

  党代会报告中,对于这一问题也直言不讳: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在推动位势能级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共兴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距?“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二梯队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导向不太明确,长期以来被动承接五城区功能疏解带来的产业辨识度不足;且大部分缺乏功能性战略平台,发展引领性不足。”刘军伟表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阶段,城市发展由粗放式规模增长转向精细化质效提升,新战略新阶段对城市发展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区(市)县基于城市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人口集聚趋势和分布特征、资源要素支撑和承载能力进一步推进市域空间治理和优化。

  市委提出的“三个做优做强”,给破解这一问题开出了药方。

  “三个做优做强”强化城市功能导向,提出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为目标统筹基本功能,促进优质均衡、就近满足;以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引提升核心功能,推动提质增效、支撑引领;以突出区域比较优势为重点培育特色功能,实现各展其长、竞相发展。

  在这一框架之下,各区(市)县就找到了基于自身优势和特点的“抓手”,即要求各区明确核心功能、特色功能和基本功能,实现核心功能各展其长、互为支撑,避免功能雷同造成争资源、争项目等内耗现象。

  刘军伟认为,按照“三个做优做强”的要求,郫都、温江、青白江应发挥经济区位优势,更好地承接五城区发展势能溢出、联动城市新区共同承载核心功能、辐射郊区新城协调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发展先进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形成人口集聚、产业发展与城市品质提升的良性互动,特别是青白江要依托国际铁路港,做优做强临港经济功能。

▲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国际铁路港

  例如,4月,郫都区首个商业与地铁相结合的TOD综合体项目已经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未来将围绕时尚潮流高地、生活方式集成空间、一站式成长天地、精致娱乐美食中心四个主题,引进区域内稀缺的热门品牌首店和知名品牌连锁的升级店铺,打造高端的消费载体综合体。通过引进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承接五城区发展势能溢出,激发区域发展活力。

  日前公布的《成都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为温江区提供了联动城市新区发展的抓手。《规划》明确,打造具有品牌特征的“三医+”生物经济核心区,依托高新区医药研发生产优势,加快生物技术药、血液制品、新型疫苗、高端仿制药、创新化学药等生物医药细分领域布局,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命科技创新家园;温江区加快培育特色专科医疗、高端仿制药、便携式智能诊疗设备等细分领域优势,打造国际健康产业高地。

  改变,正在发生。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