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山泉镇万兴片区,青山起伏间,一株开满白花的流苏树格外醒目。

  这株学名“流苏”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因其品种的特殊性,在整个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段,仅有一株。长久以来,它“寂静”地盛放在原野,被网友称作“最孤独的树”。

  受到关注后,这棵树不孤独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植物专家正在对流苏树进行无性组织培育。或许,很快它就有伴儿了。

  宝藏龙泉山,到底还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惊喜?

  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当下最火热的雪山、日出、星空,还是民宿、露营、徒步,答案一定远远不止此。

  龙泉山,将给成都生活带来什么?又将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株开满白花的流苏树格外醒目

  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除了流苏树,龙泉山还有更多惊喜。

  香果树,被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誉为“中国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在我国为零星分布。整个龙泉山脉,目前已经发现了35株香果树的踪迹。前不久,龙泉驿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斌,特意去拍摄了这些珍稀植物。

  “新龙泉人”刘斌,老家在达州,定居龙泉20多年。从2014年,刘斌开始持续关注龙泉山,和其他摄影爱好者有所不同的是,一开始吸引刘斌注意的,是龙泉山的云海。“一般人都觉得,只有在川西、在高原才会看到云海,但不是的。”

  “不止云海,还有难得一见的云瀑。”轻薄的云雾,乘着风,轻巧地爬上丘陵山脊,在遇到山口或悬崖时,像流水一般倾泻而下,蔚为壮观。

  日出,日落,星空,雪山,如今的龙泉山,满足了都市人群对山川河流的美好向往。也是对龙泉山生态环境治理成果的肯定。

  “龙泉山更绿了。”这是刘斌最直观的感受之一。作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唯一签约摄影师,刘斌的镜头下记录了这些变化。在刘斌印象里,以前上山,第一印象是农药味道,是脏乱差,而现在,环境改善,交通便利,游人不断。

  “山上的生活,太舒坦了,就是成都人生活的那种舒坦。”刘斌的一位好友,正是山泉镇人,借着农村风貌改造的东风,把家里的房子整修一番,开起了农家乐,屋外空地成了露营基地,节假日,还有学生来研学体验。“收入远远超过在外头打工。”

  近几年,刘斌也把镜头,对准了龙泉山和城市的关系。前些日子,龙泉山看日出大火的时候,他也曾多次上山拍摄。

  “从来没有见过龙泉山上那么多人。”刘斌说,热度甚至已经超过了一年一度的桃花节,“(热闹得)怕是整个龙泉驿区的共享单车,都在山脚下。”

  龙泉山为什么能备受青睐?刘斌觉得,时下成都人最流行的“铁人三项”,在龙泉山,就可以“一网打尽”。

  “骑行绿道,找个适合的地方搭个帐篷,然后走健身步道往上,就可以看日出(日落)。”

  这是自然浪漫的生活,亦是成都人走向户外,正在拥抱的时尚生活方式。

  ▲民宿一角

  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龙泉山并不仅仅指代山泉镇区域,它是一个超大的城市森林公园。”

  城市森林公园位于龙泉山脉成都段,北接德阳市,南连眉山市,南北向90公里,东西向跨度10-15公里,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也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对龙泉山做整体规划的,是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这是一群以80、9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在成都三色路的一栋写字楼里,许多好玩有趣的项目正从这里慢慢衍生。

  他们策划出诸多年轻人喜爱的耍法:山地越野跑、音乐节、山地马拉松、露营、观猛禽、观鸟巢、观萤火虫、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每个玩法都受到追捧。

  他们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熟悉程度亦是“信手拈来”——2021年成功落户总投资125亿元的龙泉山国家储备林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与国家林科院合作开展森林植被地图绘制、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编制形成《龙泉山山地户外运动方案》、建成旅游环线65公里……这些,都是他们正在开展,或是即将开展的工作。

  但据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龙泉山启动保护建设之初,市民游客囿于心里对龙泉山的既有理解和印象,周末、节假日到龙泉山游玩的市民游客还是比较少。

  管委会综合管理部副部长杨壮是资阳人,2000年左右,他从资阳到成都就要翻越龙泉山,“车子走在盘山公路上,至少要四五个小时才能晃到成都。”那时,杨壮对龙泉山“一点感觉都没有”,“有些秃,就山泉这边有点桃子。”

  而现在,多年过去,龙泉山的自然生态和基础建设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不请自来”,以往只有桃花节才会拥堵的318国道,现在到了周末,地图上也会“红”成一片。

  ▲龙泉山植被变化图

  杨壮介绍,近年来,龙泉山累计造林植绿16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4%提升至59.5%,同时对标学习上海崇明岛、广西青秀山等地经验,在山上种上优选乡土植物296种,生态极大优化。

  “环境搞好之后,还要把耍法打造出来。”一批特色景点建了起来,各式消费场景也打造了出来。音乐节、越野跑、自行车赛……经过一系列努力,市民、游客自然而然就来了。

  ▲噶拉邦嘎音乐艺术空间(资料图)

  当越来越多的人打卡龙泉山,一个个宝藏点位被发掘,被光顾,被热传。大火之后,持续发展是个更重要的问题。

  据管委会新经济和区域合作部副部长马璐介绍,由于市场潜力大,进驻龙泉山的商家也很多,品质参差不齐,“不能过量、过快增长,低品质不利于长期发展。”因此,管委会正联合多部门出台民宿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保证龙泉山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龙泉山看日落也是惬意。

  专家:龙泉山现象是成都休闲文化新动向

  问道青城山,拜佛峨眉山,峨眉青城早已盛名。问道解惑,拜佛向善,如果说青城、峨眉是人精神生活的向往;那么,逐渐和城市融为一体的龙泉山,则正在成为城市生活和城市时尚休闲文化的引领。

  艺术工作者唐尽力将自己艺术文创基地落地在了龙泉柏合街道宝狮湖畔。选址宝狮湖西侧,是因为这里是一个环形山坡,直接看到成都市的全景,天气好时,西山可见。

  探索“让艺术走出象牙塔,迈向乡野,潜入生活,根植大地”。这是唐尽力和他的文创基地正在做的一件事。

  “以前我们中心在洛带古镇,每年配合龙泉山桃花节,都会开展常规的龙泉山桃花写生艺术活动。”唐尽力说,后来,建一个基地,将艺术和文创相结合、把当代艺术引入龙泉山的想法,随之而成。

  在唐尽力看来,龙泉山的火热,带动着多个业态的发展,如近年来兴起的民宿潮,给当地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不过,在城市商业模式和本土文化融合发展上,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

  唐尽力说,在龙泉山,人们应该看到和体验到更多的本土文化。“比如柏合街道的草编,比如龙泉山本身的历史文化,甚至是那颗千年银杏树。”他认为,龙泉山的内生动力,一定跟源于本土文化与乡村振兴产业互动,而这一课题,需要政府、社会力量共同思考和推进。

  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陈江红表示,在龙泉山森林公园里业态众多,亲子、研学、徒步、露营、民宿……都很符合当下“微度假”的市场,山上不同功能建筑、设计、景观、主题性都很鲜明,“让大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在大众追求独特性的背景下,自然很受欢迎。

  ▲龙泉山远眺。摄影:石头鱼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则表示,龙泉山的火热以及露营、骑行的兴起,正是属于年轻人的新时髦、新潮流,也是成都休闲文化的新动向,是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城市公园”的写照。

  日出东升,日落西沉,无处不在。为什么要去龙泉山看日出日落?何一民觉得,山,对于成都人来讲,龙泉山是最“唾手可得”的,山城相融,森林和城市相交,人类活动便更接近自然,“而站在高处远眺城市景观,从另一个视觉感受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这种感觉更有所不同。”

  对于火热的龙泉山日出,何一民说,这是更积极健康的时尚生活方式,本身也是一种城市休闲文化。而文化方式的多元化是此起彼伏的,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就应该支持鼓励,正确看待、正确引导。

  何一民说,龙泉山作为“天府之国”的天然屏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乃至生态经济,都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做好生态本底,充实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铁人三项”)这些活动方式,必将会新增更多的城市功能。”

  ▲“瞭望塔”餐厅。摄影:王欢

  一直关注城市发展的张先生认为,随着城市发展观念的更新,除城市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的提升外,人们越来越重视包括市民生活方式在内的“软件”提升。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设立“健康城市工程项目”以推进新健康观念的传播。健康城市(Healthy City)是作为一个过程而非结果来界定的,它不是一个已达到特定健康水平的城市,而是对健康有清醒认识、并努力对其进行改善的城市。其中,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个重要内容。

  所谓积极的生活方式,就是相对于久坐,增加身体活动,并将身体锻炼融入日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在城市环境中通过城市规划设计来支持这种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增加运动量,提高身体机能,增进健康水平。

  张先生说,在龙泉山遥望雪山,守候日出,俯瞰城市灯火,徒步越野,观察鸟类、鉴定植物,乃至民宿、露营,这些恰恰是值得提倡的城市人的生活方式,既锻炼身体,又亲近自然,“把泉山作为市民新生活方式的引领再适合不过。”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