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一度不明,家属一句话让医生找到病因

  “代谢性酸中毒,一般考虑是重症感染,或者是糖尿病并发症。”仰兰说,但是急诊CT结果,并没有在肺部、胸腔等重要部位找到感染灶,患者平时身体健康,也没有基础疾病,到底是什么病因导致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仰兰甚至怀疑,患者是不是有自杀倾向,服用了农药或者是其他过量药品。一时间,病情扑朔迷离。

  转入ICU后,医生再次询问家属,患者生病前有没有食用什么特殊的物品或药品,有没有异常的举动。家属表示确实没有异常,患者和平时一样,每次吃饭时喜欢喝点小酒。

  “喝酒?”这两个字让医生警惕起来,“喝的什么酒?喝了多少?”

  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以及患者意识尚清楚时,曾说自己觉得头晕眼花,有些看不清楚,仰兰敏锐地想起了两年前,一位农民工师傅误喝了工业酒精泡的药酒,导致甲醇中毒,其症状与张先生极为相似。而甲醇中毒的特异性症状之一,就是对视网膜、视神经造成损害。

  仰兰随即告诉家属,回家找一下是否有农药、特殊药品,尤其是有没有散装白酒、勾兑白酒等。同时,医生为患者进行了血液净化等治疗措施。

  果然,家属很快在家里找到了一个白色的塑料桶,里面大约有三升的疑似白酒的液体。“我们医院没有做血样甲醇浓度的定量测定的条件,需要外送。”仰兰说,但当时已经是凌晨,又是周末,于是,他们建议家属联系疾控部门,对塑料桶里的疑似白酒液体做酒精成分检测分析。

  10月30日晚上,疑似白酒液体的成分分析结果出炉,不出所料,塑料桶中确实是98%浓度的甲醇。

  每小时12ml,缓慢灌注真酒“解毒”

  好在,重症医学科医生及时为张先生用上了血液净化的治疗手段,能够及时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毒物甲醇和甲酸,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同时,仰兰紧急请示ICU主任常莉。常莉指示:甲醇中毒患者可选用乙醇进行解救。于是,仰兰让家属去买了一瓶真正的白酒。

  仰兰解释说,乙醇是甲醇中毒的传统解救药,通过与患者体内的甲醇竞争结合乙醇脱氢酶,从而阻止甲醇经乙醇脱氢酶代谢为甲酸,由此达到“解毒”的目的。

  医生将适量白酒倒入胃肠营养袋中,通过鼻饲管,缓慢泵注到患者体内。“大约是每小时12毫升。”仰兰说,用“真酒”解“假酒”的毒,并不是一股脑喂下去,而是需要严格地动态监测患者体内的甲醇浓度,确保安全有效。大约一天后,张先生体内已经监测不到甲醇存在,医护人员及时停止了泵注乙醇,“大约用了不到300ml乙醇。”

  ▲避免强光对患者眼睛造成进一步伤害,医护人员自制“防护眼罩”

  11月2日,停用了镇静镇痛药物的张先生从昏迷状态中苏醒过来。11月3日,就完全清醒了。“问他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进了医院,他说他猜到可能是喝酒的原因,因为喝了半个小时之后就出问题了。”仰兰说,据患者回忆,10月29日早上,他喝了一点塑料桶中的“白酒”,中午喝的多一些,一共七八两。

  “我们也完善了一些检查,发现患者可能因为甲醇导致中枢神经受损,出现了中毒性脑病,语言思维会受到一些影响。”仰兰说,11月3日,感觉恢复良好的患者强烈要求出院,医生建议,出院后最好继续到神经内科、康复科进行进一步诊断治疗,缓解甲醇中毒带来的后遗症。

关于甲醇中毒

医生提醒,甲醇中毒的表现,即是甲醇进入人体,代谢成甲醛和甲酸,甲酸大量堆积,从而导致了代谢性酸中毒,同时,累积的甲酸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会通过血液循环特异性损害视神经、视网膜和视乳头等,易导致失明。重者则对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仰兰表示,这一次,患者误服的是纯工业酒精,和白酒在颜色气味上虽然相似,但仍然可以仔细分辨。而在临床上,还可能遇到服用工业酒精和白酒勾兑的“假酒”,这类真假混杂,不仅更难以辨别,加上乙醇本来就对甲醇有一定的抗结作用,所以会延迟中毒反应,不利于医生判断病因。

仰兰说,有时候医生诊断病因,也像是探案一般需要抽丝剥茧,在细节中寻找到“真凶”。

  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图据金牛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