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的秦代简牍,在成都地区属于首次出土,也是成都地区年代最早的成篇出土文献……

  仅凭肉眼,基本看不出这两枚刚刚清理完毕的秦简上的字迹。它们看上去只是两根黑色的小木片,湿漉漉地泡在塑料盒里,下方垫着厚厚的海绵。

  可在考古专家眼中,它们是无价珍宝。

  12月14日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修复师陈俊橙、字库街遗址发掘现场负责人唐彬和对这批文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的副研究员左志强来到了成都考古中心会议室,分别向媒体详细介绍有关这批秦简的发掘、保护和研究工作。

  53支字迹完整清晰的简牍

  此次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的这批秦简,出土自成都市青羊区字库街遗址。

  2021年4月~12月,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大约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掘了共计462平方米的地下遗存。

  经过8个月的发掘,从该遗址先后出土了一批战国、秦及西汉时期的瓦当、陶器以及铸造铜制武器的石范、陶范等。发现了几处鼓风管、炼渣、炉壁等冶铸的废弃堆积,一些箭镞,以及少量戈范、弩机范、铜鐏范等残件。

字库街遗址发掘现场字库街遗址发掘现场

  其中,简牍主要出土自9号灰坑,包裹在淤泥和草木灰中,经文保中心清理,发现了53支字迹较完整且清晰的,另有已经残断、但可能是简牍的碎片212块。

  今天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考古中心向媒体展示了两枚刚刚清理完毕的字库街遗址出土秦简牍,其中一片简牍上有“成都”二字,另一片木牍上则有“西工师”等字迹。

  当然,不是肉眼直接看到,而是投影在大屏幕上的红外扫描成像图。

文保人员清理秦简文保人员清理秦简

  据研究院的90后修复师陈俊橙介绍:他们从字库街遗址秦代灰坑出土竹木器中提取出260余片秦简牍,经过清洗,考古人员通过技术手段认读出秦简上的部分字迹,其中有“成都”和“西工师”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