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杰(右一)与科研人员进行修复前的勘测

  怎么恢复、谁来恢复、用什么恢复?

  为了尽早进行细致勘察,包括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地矿局等在内的10家勘察设计单位进入景区,对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现场确认。

  九寨沟1978年被列入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自然遗产地的灾后修复恢复备受关注。

  对世界级自然遗产地进行7.0级的震后修复,杜杰的科研团队发现,他们要干的这件事,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先例,没有参照。要不要人工干预?干预的程度怎么把握?每一步都需要在摸索中进行。

  杜杰介绍,目前的监测数据显示,景区的水循环系统并没有受火花海溃堤的太大影响,但火花海裸露的地表可能会出现沙化,引发级联效应。目前,是否人工修复火花海堤坝尚未确定。

  修复必须兼顾安全和美观。杜杰举例说,比如震后景区需要修建一个预防滑坡危险的棚洞,出于安全考虑计划修1公里,但经过专家论证后认为1公里影响美观,最后决定修了370米,下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在研究中。

  火花海受损后,其下游原本不起眼的一个小瀑布因为溃堤后植被被大水冲走,瀑面扩大了好几倍,形成了一个新的景点双龙海瀑布。

  一种意见认为原本的九寨沟景观就是自然地质原因形成的,地震也是形成自然景观的一种因素,所以没必要人工恢复。另一种意见认为决堤导致湖泊出水量减少,若对整体水循环系统有影响,就应该人工干预。

  诺日朗瀑布是中国最宽的钙华瀑布,对其受损部分的人工干预经过了激烈讨论。杜杰参加了几乎每一次的灾后恢复工作研讨会,最终支持人工干预和自然恢相结合的意见占据了上风。但接下来,怎么恢复、谁来恢复,以及干预程度、使用材料等一连串问题,都需要一一找到最优解。

  在杜杰眼中,这个过程就像“给人做修补残缺的植皮手术”,即要照顾到美观,更要注重安全,还必须使非自然因素“注入”程度减少到最小。

  “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找到最好的大夫,把握住最佳时机,用最适合的材料。”杜杰说。

  在确定了“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原则后,西南科技大学团队因对钙华地貌有先期研究和实践经验,经过前期试验,最终担纲诺日朗瀑布的恢复工作。

  “恢复所用的主体材料,即为垮塌掉的钙华。”杜杰认为,这是他们选定这位“大夫”的重要原因之一。